题刘太博栖心亭
宏搆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地分金穴贵,人共白云闲。
野色春墙外,池香暮雨间。
燕申忘万虑,吏隠敌箕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豪宅乃是小侯之地,逃避权力常闭门深居。
地理位置优越如同金穴般尊贵,人与世无争仿佛飘渺的白云那般闲暇。
春天的田野之色映在墙头,池塘的香气弥漫在傍晚的细雨之间。
燕地一带让人忘却所有的忧虑,隐居在此就如同古代的贤能隐士一般逍遥自在。
去完善
释义
1. 宏搆:宏伟的建筑物,这里指栖心亭。
2. 小侯第:汉代诸侯王的宅第,这里借指刘太博的住所。
3. 避权:远离权力中心,这里的“权”指的是权力斗争。
4. 金穴:汉代光武帝时封赏功臣的地方,这里指刘太博家族地位显赫。
5. 野色:野外景色。
6. 燕申:燕国与申国,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7. 吏隠:官员退隐,这里的“吏”指的是官员。
8. 箕山:古代传说中的地方,相传尧舜时代的贤者许由曾隐居于此。
去完善
赏析
《题刘太博栖心亭》余靖
赏析:本诗描绘了刘太博的栖心亭,展现了其与世无争、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以“宏构”开篇,表现了栖心亭的高雅与气度;随后用“避权长掩关”表达出刘太博的隐世态度。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金穴贵”和“白云闲”两个意象对比,强调出刘太博身处富贵之中却仍能保持超凡脱俗的心境。此外,“野色春墙外,池香暮雨间”则描绘了春天里这座亭子的优美风光。最后,“燕申忘万虑,吏隐敌箕山”更是直接赞美刘太博在官场上表现出的清廉、高洁品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堪称一首抒写理想与情操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刘太博栖心亭》是北宋名臣余靖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0年至1064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余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曾在宋真宗和宋仁宗两朝为官,担任过参知政事(副宰相)等重要职务。他因直言敢谏、忠诚正直而受到皇帝的器重和百姓的敬仰。然而,宦海浮沉,人生无常,他在政治生涯中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这使他更加珍惜内心的平静,希望能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心灵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士大夫阶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高涨,他们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余靖写下这首《题刘太博栖心亭》,以表达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