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曲江知县赵节推

标题包含
送曲江知县赵节推
命将久征蛮,骚然数载间。 一言巢穴破,千里鼓旗闲。 刀盾无私蓄,耕桑有复还。 居民此休息,遗惠重丘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长时间征战蛮族,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直到有一天,我军攻破了敌人的巢穴,士气顿时高涨,战线上的战鼓和军旗都显得轻松了许多。战士们无私地交出他们的武器,农民们也可以回来耕田种桑,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次的胜利让所有的民众得到了休憩的机会,留下的恩惠可以跨越重重大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 送别; 2. 曲江: 地名; 3. 知县: 官职名称; 4. 赵节推: 人名,赵姓的官员; 5. 命将久征蛮: 命令将领长期对蛮族进行讨伐; 6. 骚然: 混乱不安; 7. 巢穴破: 比喻打败敌人; 8. 千里鼓旗闲: 形容军队解甲归田的景象; 9. 刀盾无私蓄: 兵器不再私藏; 10. 耕桑有复还: 指人民恢复耕种; 11. 居民此休息: 民众在此安居乐业; 12. 遗惠重丘山: 留下的恩惠如山一般厚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结束后和平景象的诗词,诗人在送别朋友时,借用了战争的背景和朋友的战功,描述了战后的安宁和人民的生活恢复。 首联写久经沙场的将军被任命为知县,他的到来让骚乱的局面得以安定。这里的“骚然”形容战前的紧张气氛。颔联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朋友的战功卓著:一旦他出马,敌人的巢穴就会破灭,于是他带领军队取得了胜利。 颈联和尾联则描绘了战后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私有的刀剑,只有耕种的农具,这是战后社会的稳定,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耕桑有复还”形象地表现了战后百姓开始恢复正常生活,社会繁荣的景象。而“居民此休息,遗惠重丘山”则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感激之情,因为他的存在,人民才有了休息的地方,他的恩惠就像一座山一样厚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送曲江知县赵节推》是宋代诗人余靖的作品。在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开始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此时,余靖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对国家和民生有着深厚的关注和责任感。 在这一时期,由于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国家政治逐渐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逐渐改善。然而,地方官员的腐败、官僚体系的冗杂等问题仍然存在,给国家的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余靖写下这首诗,既是对朋友的勉励,也是对国家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