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端午日事

标题包含
端午日事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 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是谁在悼念屈原呢?只听到节日的风俗和彩船欢庆的声音。 空闲的房间里没事可做,就像孩子们在玩耍一样轻松愉快。学着用红色的线编织成剑来驱赶五种兵器。
去完善
释义
1. 江上:指江边,江河之上。 2. 吊屈平:吊念屈原。 3. 但闻:只听说。 4. 风俗:民间的习惯和风气。 5. 彩舟:装饰华丽的小船。 6. 轻:轻盈,轻松。 7. 空斋:空旷的房间。 8. 无事:没有事情可做。 9. 儿戏:小孩子玩的游戏。 10. 学系朱丝:学习把红色的丝线系在手臂上。 11. 辟五兵:驱除不祥之物。 12. 朱丝:红色的丝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这一传统习俗,以及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屈原的敬仰之情。首句“江上何人吊屈平”以疑问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追思与怀念。接下来的“但闻风俗彩舟轻”则表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描述了诗人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欢度端午节的场景。通过“空斋无事”和“同儿戏”两个词语,诗人表现出一种闲暇、悠然的心境。而“学系朱丝辟五兵”则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模仿大人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情景,体现了传统节日中浓厚的家庭氛围。 全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端午日事》是北宋诗人余靖的一首描绘端午节风俗的诗。据考,此诗创作于公元960年左右的北宋初年。在那个时候,端午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用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忠诚和才华。 余靖本人在当时是一个正直且有学问的士人,曾任吏部尚书等职。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多次遭受诽谤和排挤。尽管生活充满波折,但余靖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并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效力。 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士人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余靖不仅关注国家政治,还关心民间生活和文化传承。因此,他选择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习俗来表达自己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