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江行
解组趋宸阙,扁舟泛江练。
健艣鴈齐鸣,轻帆云一片。
水阔烟难收,雨昏风易转。
曲浦逗留多,修程梦魂倦。
舟子怯风波,终朝股交战。
预忧雷电惊,先喜虹蜺断。
安知农夫望,只顾行人便。
愚儒有所思,自愧心如面。
追惟亡异才,承恩得为县。
盘错非所长,耕桑当勉劝。
十日愆一雨,灾恐延农畔。
靡爱币与牲,群望走之徧。
山川未应诚,兼晨不敢饭。
霈然得嘉澍,荷天如免谴。
何以迅流间,遽逐庸夫变。
江淮民荐饥,糟糠未充膳。
粢盛苟无害,岂将风雨怨。
玉烛长均调,寸进真君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解散官员队伍前往皇帝的宫殿,乘船沿长江行进。
大船上的雁阵齐声叫着,轻快的帆船像一片云朵。
水面宽阔,烟波难以收回,下雨时天色昏暗,风向容易改变。
在曲折的水湾里停留了许多次,长途旅行让梦魂都疲倦了。
船夫害怕风浪,整日都在担忧中度过。
担心雷电会突然来临,但同时也欣喜彩虹的出现。
哪里知道农民的期望,只关心行人的方便。
我这个愚昧的文人有些想法,内心羞愧如同自己的面容。
回想自己没有特别的才能,却因皇帝的恩典得以担任县官一职。
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不是我的专长,农耕和蚕桑才是我应该努力推动的事业。
连续十天没有下雨,担心灾害会蔓延到农田的边缘。
不要吝啬钱财和牲畜,要全力解决农民的问题。
对于山川的诚意,我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早起不敢吃饭。
终于得到了大雨的眷顾,好像是天意让我免于受谴责。
为什么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突然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呢?
江淮地区的百姓挨饿,连糟糠都无法保证供应。
只要五谷祭品没有受到损害,又怎么会对风雨产生怨恨呢?
希望阳光永远均匀地照耀着大地,这是我真实的愿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解组:指脱去官服,意指辞官归隐。
2. 宸阙:此处借指朝廷。
3. 扁舟:小船。
4. 江练:清澈的江水。
5. 健艣:迅速的船桨。
6. 雁齐鸣:大雁叫声此起彼伏。
7. 轻帆:轻盈的风帆。
8. 曲浦:曲折的水滨。
9. 修程:长途跋涉。
10. 舟子:船夫。
11. 交战:恐惧不安。
12. 虹蜺:彩虹。
13. 安知:怎么知道。
14. 农夫望:农民的希望。
15. 愚儒:自谦之词,意为愚昧的读书人。
16. 追惟:回想往事。
17. 亡异才:并无特别才能。
18.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典。
19. 盘错:错综复杂的问题。
20. 耕桑:农耕蚕桑之事。
21. 愆一雨:长时间不下雨。
22. 币与牲:古代祭祀用的财物。
23. 兼晨:早上。
24. 禾髎:丰收的景象。
25. 糟糠:粗劣的食物。
26. 粢盛:供神食用的谷物。
27. 玉烛:明亮的烛光。
去完善
赏析
《夏日江行》描绘了夏日的一场天气变化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思考。首联以“解组趋宸阙”开篇,通过诗人解甲归田的行程表现其远离朝廷的决心。诗人乘坐扁舟,沿着江练漂流,伴随着雁群的齐鸣和轻柔的帆影,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景象。
颔联描述了水阔烟漫、雨昏风易的场景,诗人在曲浦逗留,担忧着行程中的困难。舟子们因害怕风波而在船上度过了漫长的时光。诗人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为此感到忧虑,期望雷电能早些消散,彩虹也能早日出现。
颈联表现了诗人为农民着想的心情,关心农民的生活和期盼,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愧疚。想起曾受皇恩担任县令,觉得应该努力推动耕桑的发展。诗人意识到十日不下雨的异常现象可能会给农田带来灾难,于是组织祭祀祈求天神降雨。
尾联提到终于求来了一场大雨,让百姓得以解脱困境。诗人思考这场雨为何如此迅速地改变了局面,疑惑是否与天地之间的某种默契有关。同时,诗人关注到江淮地区的百姓饱受饥饿困扰,用米糠果腹。他许愿,希望能有足够的食物让人们不再抱怨风雨无常。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农事的关切和对民众生活的忧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江行》是宋代诗人余靖所著。这首诗描述了夏日的江边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余靖(999-1064年),字安道,出生于北宋时期的宜州,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
在《夏日江行》创作的时期,余靖正处于人生的成熟阶段,他已经担任过一些地方官员,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当时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富裕。这使得余靖有机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这个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余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很大的熏陶,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和推崇。总的来说,《夏日江行》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安定、富饶且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而诗人余靖则是一位才华横溢、对社会有深刻洞察的文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