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李秘校谭员外月华长老谒慈济禅师会宿宝林道场

标题包含
同李秘校谭员外月华长老谒慈济禅师会宿宝林道场
祖堂留胜迹,再宿此登临。 云月自明暗,山川无古今。 谷声猿啸远,泉脉虎跑深。 共到忘言处,休论佛与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祖先留下的厅堂遗迹,再次入住并登高望远。 云朵和月亮各有明暗,而山川却无视古今变化。 山谷里传来遥远的猿猴嘶吼,泉水由勇猛的老虎奔跑汇成。 共同走到无须言语的地方,停止讨论佛法与心境。
去完善
释义
《同李秘校谭员外月华长老谒慈济禅师会宿宝林道场》余靖 【注释】 1. 同李秘校:一同参加的人中有一位名叫李秘校的;秘校为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代李秘校此人。 2. 谭员外:一同参加的人中有一位名叫谭员外的;员外是古代官员的一种别称。 3. 月华长老:一位高僧的名字。 4. 慈济禅师:一位佛教禅宗大师的称号。 5. 祖堂:寺庙的一部分,供奉着历代祖师的地方。 6. 胜迹:优美的景点或古迹。 7. 再宿:再次居住,这里是说再次前来拜访。 8.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参观游览。 9. 云月:云朵和月亮,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对比。 10. 山川:山岭和河流,这里泛指自然环境。 11. 无古今:不分古今,表示永恒不变的意思。 12. 谷声:山谷中的声音。 13. 猿啸远:猿猴的叫声从远处传来。 14. 泉脉:泉水的水源,这里指泉水的源头。 15. 虎跑深:老虎刨出的泉水很深。 16. 忘言处:语言无法表达的境界。 17. 休论:不要谈论。 18. 佛与心:佛教教义中关于佛性和人心的观念。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祖堂留胜迹,再宿此登临。”意为在祖堂(这里指寺庙)留下令人称颂的遗迹,再次在此地住宿、登高。作者以这样的句子开头,一方面表现出对古寺景色的赞美,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宗教文化的敬重。 颔联:“云月自明暗,山川无古今。”这里的意思是说,日月交替如同世事无常,但山川却仿佛亘古不变。作者通过这一句表达了时光流逝与大自然永恒之间的对比,蕴含了对人生哲学的思索。 颈联:“谷声猿啸远,泉脉虎跑深。” 意味着山谷中的声音(即山谷深处传来的猿猴叫声)遥远而朦胧,而泉水从虎跑的岩缝中流出的景象则显得深邃莫测。此句展现了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 尾联:“共到忘言处,休论佛与心。”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要与友人一同到达沉默无言的境界,不讨论佛与心灵的问题。这是对佛学教义的敬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同李秘校谭员外月华长老谒慈济禅师会宿宝林道场》,是北宋诗人余靖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前后,正是北宋初期。在这一年间,南方尚未完全统一,北宋朝廷努力维护国内秩序的同时,又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 在诗歌的创作时期,余靖本人刚步入社会不久,仍是个初出茅庐的士人。他在这期间经历了艰难的科举考试,虽未及第,但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他的朋友,李秘校、谭员外等人,也是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士,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个时代的风貌。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在会宿宝林道场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社会风貌的诗篇。通过展示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以及佛教文化的融入,充分反映了北宋初期的社会面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