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刘学士知衡州

标题包含
送刘学士知衡州
朱轓新命汉诸侯,地扼荆湘占上游。 醽渌水声侵古堞,祝融峰色入晴楼。 昼垂三组乡枌过,春拥双旌岳寺游。 番直星垣归缓步,谪仙通籍著瀛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新的任命下,您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湖南,占据了地理优势。 聆听着醽醁水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站在祝融峰上,可以欣赏到晴空万里的美景。 白天时分,您在乡镇间巡视,关心民生;春日里,您在寺庙里游玩,欣赏风光。 工作之余,您可以慢慢散步,放松身心;这次的经历就如谪仙般的生活,仿佛身处仙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朱轓:红漆车,此处指官员的车驾。 2. 汉诸侯:汉代的诸侯王。 3. 地扼荆湘:地理上位于荆州和湘州的交界之处。 4. 醽醁水声:形容清澈的水声。 5. 古堞:古老的城墙。 6. 祝融峰色:祝融峰的景色。祝融峰是中国湖南省中部最高峰。 7. 三组:古代官吏按品级分为九个等级,每一等级称一组。 8. 乡枌:故乡,枌树为故乡的象征。 9. 双旌:皇帝的命令。 10. 岳寺:寺庙名,此处借指衡州之地。 11. 番直星垣:官吏轮流值班,代表天文学中的星辰位置。 12. 谪仙:贬谪到人间的仙人,这里代指被贬谪的官员。 13. 通籍:通过名册记录官员的姓名、籍贯等,代表进入朝廷任职。 14. 著瀛洲:古代传说中海上的仙境,这里代指京城。
去完善
赏析
《送刘学士知衡州》是一首描绘离别和祝福的诗。诗中的“朱轓新命汉诸侯”指的是刘学士被任命为新的衡州知府。接下来的诗句则描述了衡州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如“地扼荆湘占上游”,表示衡州位于荆湘地区的上游,地势险要。紧接着的“醽醁水声侵古堞”和“祝融峰色入晴楼”则分别描绘了衡州的水声和山峰景色。 接下来的诗句“昼垂三组乡枌过,春拥双旌岳寺游”描绘了刘学士在衡州的生活场景,如在白天处理政务,晚上则在乡村度过。最后的诗句“番直星垣归缓步,谪仙通籍著瀛洲”则表达了对刘学士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星垣(古代天文观测场所)的工作中能够取得成果,就像谪仙一样在瀛洲(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刘学士知衡州》是宋代诗人余靖在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宋初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余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层官员,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此段时间,正是北宋初期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的时候。科举制度使得文人学士有机会进入政坛,这为文人展示才能提供了舞台。此外,北宋时期的文人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余靖和刘学士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他们不仅在政治上互相扶持,也在文学上彼此交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余靖写出了这首寄托友情和政治抱负的《送刘学士知衡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