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谨吟五十六字攀送仲求殿丞之任赣川窃惟严君国博挂冠归闲而仲求兄弟为邻部守倅其荣至矣诚欲赋述词不逮意

标题包含
谨吟五十六字攀送仲求殿丞之任赣川窃惟严君国博挂冠归闲而仲求兄弟为邻部守倅其荣至矣诚欲赋述词不逮意
一门三组序西雝,又见双旌并训农。 三釜亲庭交禄养,夹河子舍接邻封。 酒阑风雪催行色,吟际江山助笔锋。 我亦思亲求郡绂,东湖南浦好过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群三组的人齐聚一堂,谈论着农业的发展。 他们的家庭相互照顾,邻居们也都和睦相处。 酒席过后,风雪催促着他们回家的脚步,而他们却在江山的美景中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我也想回到家乡看望亲人,和那些美好的风景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西雝:古代的一种宴请场所,这里指代高级官员的居所。 2. 双旌:指代两名地方官员同时上任。 3. 训农:教育农民耕作,这里指代地方官员的工作之一。 4. 三釜:古代官吏的一种俸禄制度,这里指代官员的待遇。 5. 亲庭:古代官员对父母的尊称,这里指代官员的父母。 6. 禄养:通过官职获取的俸禄供养家庭。 7. 夹河子舍接邻封:指官员的住宅与邻居的住宅相邻。 8. 行色: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9. 吟际江山助笔锋: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写作文章。 10. 郡绂:古代官员的印绶,这里指代官职。 11. 东湖南浦:古代对杭州地区的称呼,这里指代余靖的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谨吟五十六字攀送仲求殿丞之任赣川窃惟严君国博挂冠归闲而仲求兄弟为邻部守倅其荣至矣诚欲赋述词不逮意》是宋代诗人余靖为好友仲求(未知)送别所作。诗人以景抒情,借山水风光描绘出友人赴任的情景,既表达对友人的诚挚祝愿,也展现了自己渴望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愿望。 首联“一门三组序西雝,又见双旌并训农”描述了仲求家庭的显赫地位,以及他即将出任地方官员的场景。诗人用“西雝”来象征名门望族,表示仲求家族在朝廷中地位显赫;“双旌”代表仲求即将肩负起的地方治理重任。 颔联“三釜亲庭交禄养,夹河子舍接邻封”展现了仲求家族的繁荣景象。诗人借用“三釜”一词,寓意着家族的繁荣昌盛;“夹河子舍接邻封”则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颈联“酒阑风雪催行色,吟际江山助笔锋”表现了诗人为朋友送行的场景。诗人以“酒阑风雪”暗示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同时也借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吟际江山助笔锋”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尾联“我亦思亲求郡绂,东湖南浦好过从”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亲情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表示自己也希望能够像仲求一样,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同时与朋友保持密切往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祝愿,也展现了自己渴望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诗人余靖创作了这首诗《谨吟五十六字攀送仲求殿丞之任赣川窃惟严君国博挂冠归闲而仲求兄弟为邻部守倅其荣至矣诚欲赋述词不逮意》。这段时间里,余靖作为政治家,经历了一些人生际遇。起初他因为直言敢谏、直言无隐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然而他也因此多次受到贬谪。尽管如此,余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关心国家大事,主张清廉政治。 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王朝刚刚经过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正逐步走向繁荣。但皇室的腐败和官僚的权力斗争仍然存在,士人阶层对政治的关注与日俱增。当时的文人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主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追求个人功名和国家富强的统一。 因此,在这首诗中,余靖表达了对仲求殿丞担任赣川太守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朋友及家人的尊敬和祝福。诗人通过赞美仲求家族的光辉事迹,展现了他对这个时代价值的追求和信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