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庾岭三亭诗 叱驭楼
山巅层搆与云平,贤者新题叱驭名。
为要澄清归治道,不辞艰险表忠诚。
南枝初见梅林秀,九折遥思剑栈横。
若使当时嫌远宦,海隅何得有欢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巅上建起与云相平的建筑,有贤者新近以威势题名。
为了要让治理回归正途,他们不畏艰险,表现出无比的忠诚。
在南方的树枝上,梅花初现,美丽动人;在曲折的路上,像剑一样直插天际。
如果当初有人认为这个职务太偏远,那这里又怎会有欢声笑语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写诗题的题目。
2. 庾岭:今广东省一带的山脉。
3. 三亭:三个亭子。
4. 叱驭楼:源自《汉书·王尊传》中的“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见危授命,因物知志”的典故。
5. 山巅:山顶。
6. 层搆:多层的建筑结构。
7. 云平: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景象。
8. 贤者:指有才能的人。
9. 清:清除污浊。
10. 治道:治国之道。
11. 不辞艰险:不怕艰难险阻。
12. 南枝:指南方的事物或景象。
13. 初见:初次出现。
14. 梅林秀:梅花盛开的美景。
15. 九折:曲折的意思。
16. 剑栈横:形容栈道险峻的景象。
17. 当时:那时候。
18. 嫌远宦:嫌弃离家乡太远而做官。
19. 海隅:海边的一隅之地,这里指的是广东地区。
20. 欢声:欢呼声。
去完善
赏析
《题庾岭三亭诗 叱驭楼》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庾岭三亭中的叱驭楼,以其高耸入云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和担当的赞美。诗中的“山巅层搆与云平”以及“贤者新题叱驭名”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融合,展现了叱驭楼的壮观与巍峨。而“为要澄清归治道,不辞艰险表忠诚”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忠诚担当的赞美,表现出诗人的高尚品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南枝初见梅林秀,九折遥思剑栈横”两句以自然的景色比喻人生的艰辛,表达了诗人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一句“若使当时嫌远宦,海隅何得有欢声”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对于忠诚与担当的追求,是对诗人人格魅力的进一步升华。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令人敬佩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庾岭三亭诗 叱驭楼》是北宋诗人余靖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即北宋开宝八年。在这一年,余靖被任命为江南西路转运使,负责管理江西、湖南一带的政务。在此之前,他因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左司谏。
在这段时间里,余靖的人生际遇可谓是波折重重。他曾因直言不讳而被贬谪到广东,后又因忠诚勇敢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升任为转运使。这种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使得余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宋正处于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杯酒释兵权”等,使得北宋政权逐渐稳定下来。然而,在这太平盛世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如官僚腐败、民间疾苦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余靖的诗中得到反映,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