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钱学士见谢新栽竹

标题包含
和钱学士见谢新栽竹
碧池深院斸莓苔,鼓吹山前共得来。 高节最宜和雪看,虚心莫把夹桃栽。 肤清似玉休移石,骨瘦成龙不待雷。 若使菁莪逢此地,也应同喜育良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澈池塘边的幽深院落里种植着苔藓植物,音乐在山谷间回荡,使人神清气爽。高尚的品质就如同白雪般纯洁无瑕,谦逊的态度不要受到诱惑去培育桃李。宛如玉石般的肌肤不需要打磨,而刚毅的骨架更是无须等待雷击来塑造。如果我们让这些优秀的人才在这里相遇,那么他们定会一起培育出更多杰出的后人。
去完善
释义
1. 碧池深院:指环境优雅的庭院。 2. 斸莓苔:挖掘清理掉长满莓苔的地方。 3. 鼓吹山前:在附近的山上营造热闹的气氛。 4. 高节最宜和雪看:用竹子的高尚品格来与白雪相互衬托。 5. 虚心莫把夹桃栽:指要珍惜珍贵的竹子和不要浪费地栽种其他植物。 6. 肤清似玉休移石:形容竹子干净且质地优良,不需再施加外力。 7. 骨瘦成龙不待雷:竹子的外形即使瘦弱也能挺拔坚韧,就像神龙不需要雷电一样独立生长。 8. 若使菁莪逢此地:如果让人才遇到这样好的环境。 9. 也应同喜育良材:他们应该同样为有能培育人才的地方而高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钱学士见谢新栽竹》,是一首描绘竹子形象的诗歌。首句“碧池深院斸莓苔”描绘了在碧绿的池塘边,深邃的庭院里,诗人正在挖掘生长着莓苔的土地,为栽种竹子做准备。第二句“鼓吹山前共得来”是说,朋友们共同来到这座院子欣赏即将种下的竹子。接下来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赞美竹子的高雅品质。第四句说,竹子高洁的气节让它非常适合在雪中观赏;第五句表示竹子谦逊的态度使得它不需要与其他桃花并种来衬托它的美好。第六句则提到,竹子的皮肤清白如玉,不必再移来石头作为陪衬;第七句说,竹子的骨干瘦劲,好似龙的姿态,不需等待春雷的唤醒。最后两句“若使菁莪逢此地,也应同喜育良材”,假设诗人们遇到这样一个培育人才的理想之地,也会同样欢喜地培养优秀人才。 整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对竹子品质的赞美和对人才的期望。借助于竹子这种具有高尚气节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培养人才的期许以及希望将优秀的人才汇聚在一起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钱学士见谢新栽竹》是北宋诗人余靖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997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初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在创作此诗时,余靖作为一位年轻有为的文人,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才华和机遇的时代,当时的皇帝赵匡胤非常重视文人和文化事业,因此文人墨客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和尊敬。在这种背景下,余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首诗中,余靖借赞美钱学士新栽的竹子,表达了自己对文人品质的敬仰和对国家兴盛的期许。他用竹子的高洁品质来比喻文人学士的品质,寓意着他们应该像竹子一样坚韧不屈,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新时代的美好憧憬,希望国家和人民能够像竹子一样茁壮成长,不断发展壮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