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
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雾昏临水寺,风劲欲霜天。
蓼浦初闻鴈,人家半在船。
思君正怊怅,黄叶正翩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旅途疲惫,我们停下车马稍作休息。
此刻雾气弥漫,一座寺庙出现在眼前,显得有些模糊;秋风凛冽,仿佛是天降寒霜。
望着那河畔的蓼草丛中,雁群已经飞过;岸边的人家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
此刻我想起了你,内心不禁惆怅;而那金黄的树叶正纷纷扬扬,飘落在地上。
去完善
释义
1. 倦行役:形容旅途劳累。行役,行旅,指在外奔波。
2. 解鞍:下马,解开马鞍。
3. 初息肩:暂时休息。
4. 临水寺:临近水源的寺庙,这里指松门僧舍。
5. 风劲:风力强劲。
6. 霜天:秋天天空清朗,可看到白霜覆盖地面的景象。
7. 蓼浦:长满蓼草的水边地带。
8. 思君:思念朋友,这里指李太祝。
9. 怊怅:惆怅,心情不舒畅。
10. 黄叶:枯黄的树叶,这里指秋天的落叶。
11. 翩翩:轻快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致和抒发热烈思念友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哲理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概括了旅途中感受到的疲劳和无奈。诗人以解鞍憩息的行为,暗示了盼望结束这奔波生活的渴望。
颔联“雾昏临水寺,风劲欲霜天”描绘了一幅颇具画面感的深秋景象。雾气朦胧的水寺、风中凌乱的落叶,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寂静而肃杀的季节。
颈联“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则转为描绘自然风景中的人文气息。诗人从水路和陆路两个视角描绘乡村景象,更使得画面的层次感丰富起来。
尾联“思君正怊怅,黄叶正翩翩”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结尾处的“黄叶翩翩”既象征大自然的轮回,也寓示着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因挚友无法相见而产生的惆怅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是宋代诗人余靖所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6年,此时正值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在晚年时期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这个时期,余靖经历了宦海浮沉,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佛教文化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余靖本人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常常在寺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首诗中,他以松门僧舍为背景,表达了对好友李太祝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暮色中的寺庙景象,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