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中送人

标题包含
湘中送人
离讴方揭耳,别绪已凄然。 草蔚湘累浦,花残蜀魄天。 嶷山晴拂汉,啼竹冷澄烟。 后夜思君意,空歌皓月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离别的歌曲刚刚唤起我的耳朵,离别的情绪已经让我感到凄凉。草在湖南的岸边生长,花在四川的天空凋谢。巍峨的山峰在晴天映衬着汉朝的历史,哭泣的竹子冷却了烟雾般的尘埃。我会在未来的夜里思念你,我只能唱出那些关于月亮的歌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离讴方揭耳:离讴,离别的歌声;揭,提起,掀起。这里指听到离别时的歌曲。 2. 别绪已凄然:别绪,离别的思绪;凄然,悲伤的样子。 3. 草蔚湘累浦:蔚,茂盛;湘累,湘江边的百姓;浦,水边。这句形容水草繁茂的湘江岸边。 4. 花残蜀魄天:花残,花朵凋谢;蜀魄,古代四川的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这里指天空中的飞鸟。 5. 嶷山晴拂汉:嶷山,湖南南部的九嶷山;拂汉,靠近天际。 6. 啼竹冷澄烟:啼竹,竹子发出的声音;澄烟,清澈的烟雾。 7. 后夜思君意:后夜,后面的夜晚;思君,思念友人。 8. 空歌皓月篇:空歌,唱歌抒发情感;皓月篇,描写月亮的诗篇。
去完善
赏析
《湘中送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和情感。首联“离讴方揭耳,别绪已凄然”,表达了离别的哀愁与无奈;颔联“草蔚湘累浦,花残蜀魄天”,通过对草木凋零的描绘,烘托出离别时凄凉的氛围;颈联“嶷山晴拂汉,啼竹冷澄烟”,展现了离别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为全诗增添了些许诗意;尾联“后夜思君意,空歌皓月篇”,则表达了对离别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堪称送别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中送人》这首诗是北宋文人余靖于庆历二年(1042年)创作的。当时,他担任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巡视至湖南时写下了这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余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因为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又因才学出众而被召回朝堂。在荆湖南路的任期内,他深入了解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尊敬和爱戴。然而,由于朝政的黑暗和党争的激烈,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充分实现,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感慨。 当时的社会背景同样复杂多变。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得朝廷内部的矛盾愈发尖锐,而边境的战事也使国家陷入困境。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在努力寻求改革的途径,希望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余靖创作了《湘中送人》一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改革理想的坚持。通过描绘湘江中的离愁别绪,他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