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见菊
落拓山园载酒来,江梅含雪倚春台。
黄花无藉秋光老,犹自离披带雨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荒凉的山区里,我们载着美酒前来,江边梅花开满枝头,带着雪点缀着春天的平台。金黄的菊花并不在乎秋天的逝去,还在雨中绽放出灿烂的姿态。
去完善
释义
1. 落拓:放浪不羁的样子。这里指作者的个性与形象。
2. 山园:山间之园,此处指作者所在的山野环境。
3. 江梅:江南地区的梅花,此处为作者所见到的景象之一。
4. 含雪:带有雪花,形容梅花的洁白。
5. 倚:靠近,靠在。
6. 春台:春天里的花台。
7. 黄花:此处特指菊花。
8. 无藉:无所依靠,无主见的模样。
9. 秋光:秋天的景色。
10. 老:形容词动用,表示变得衰老。
11. 离披:零乱、分散的模样。
12. 带雨:带着雨水。
去完善
赏析
《十月见菊》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描绘秋菊的诗作。诗人以落拓山园为背景,描述了江梅含雪、黄花带雨的景致。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句“落拓山园载酒来”,通过“落拓”一词表达了诗人不拘小节、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山园之中,诗人载着美酒前来,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次句“江梅含雪倚春台”,诗人用江梅含雪的意象展现出冬日的景象。春台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黄花无藉秋光老”,以黄花(菊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诗人认为,尽管秋天已经过去,但菊花依然绽放,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诗人对秋天有了新的认识。
尾句“犹自离披带雨开”,进一步刻画了菊花在雨中飘摇的姿态。这句诗传达出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月见菊》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咏菊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大致在公元125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北方金国不断南侵,南宋被迫放弃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偏安江南一隅;另一方面,国内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赵葵就是其中的一位。
赵葵,字康叔,号信庵,福建福州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成年后,他进入仕途,历任地方官职,关心民生,勤政爱民。在这首《十月见菊》中,他以菊花为象征,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