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石牛上人
万里江山万里天,疏钟半夜落渔船。
老来羡杀禅关客,一枕江声抱月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河山,浩瀚无垠的天空,凌晨时分,远处钟声悠扬,传自江边渔船。老年时期格外向往禅宗生活的情趣,在这月色下,听着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安详入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里江山万里天:形容辽阔的江山与天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的赞美。
2. 疏钟:稀疏的钟声,这里指寺庙的钟声。
3. 老来:年老的时期,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年纪。
4. 禅关客:指在寺庙修行的僧人。
5. 一枕江声抱月眠:形容在江边赏月入睡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描绘僧人心境的佳作。首句“万里江山万里天”,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江山的壮丽景象,也展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豪放的气质。“疏钟半夜落渔船”,在寂静的夜晚,远处的钟声随风飘荡,落在停泊的渔船上,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种意境与王维的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后两句“老来羡杀禅关客,一枕江声抱月眠”,则是对石牛上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赞美。作者用“老来羡杀”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僧人境界的钦佩之情。而“一枕江声抱月眠”更是以生动的形象展示出石牛上人在江边赏月、听水之声,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外部世界的欣赏,又展示了僧人对内心世界的超脱,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石牛上人》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4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末元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一年里,赵葵已经年逾古稀,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仍然保持着清高的气节。他在诗中写道:“我从何处来,曾见此翁否?”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对时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以稳定局势,恢复国家的繁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葵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