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责躬诗

标题包含
责躬诗
尝闻古人说:正直神不欺。忠义恒独守,坚贞每自持。效官已十载,理剧犹未期。狱听除苛惨,刑章息滞疑。岂得保世业,谅以答明时。顾无白玉玷,忽负苍蝇诗。扃锢非所耻,幽冤谁为辞!楚囚应积□,秦系亦衔悲。永夜振衣坐,故人不在兹。流灵自芜漫,芳草独葳蕤。日月行无舍,平生志莫追。山林如道丧,州县岂心期?助思纷何在,清神怅不怡。自怜暗成事,感叹兴此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古人们曾说:正直的人神明不会欺骗。忠诚正义的人常常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定贞洁的人总是能自我约束。担任官员已经有十年了,处理公务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审理案件时尽量剔除严苛与残暴,使刑罚条例消除停滞与疑惑。这怎么能保证世代的事业延续呢?只能尽力来回报这个清明的时代。回顾自身并无白玉微瑕,但却突然遭受小人的诽谤。被禁锢并不是值得羞愧的事情,但心中的冤屈又向谁诉说呢!就如楚国被囚的臣子应当满腹怨言,秦国被牵连的人也会满怀悲痛。在漫漫的长夜里,孤独地披着衣服坐下,往日的朋友都不在身边。灵感逐渐枯竭,只有芳草地独自繁茂。时光不停地流逝,平生的志向却无法追寻。山林之中仿佛失去了道路,县衙州郡之间又怎能期待心意相通?帮助思考的思绪在哪里呢?清新神志的愿望却迟迟无法实现。不禁哀怜自己内心的昏暗,感叹并兴起这首诗词。
去完善
释义
以下是对这首诗中重点字词的注释: 1. 责躬诗:古代文人因犯错而自我检讨的诗篇。 2. 崔湜:唐朝诗人,大臣,曾任宰相。 3. 尝闻古人说:古人教导我们。 4. 神不欺:神明不会欺骗。 5. 忠义恒独守,坚贞每自持:忠诚正义独自坚守,坚定贞洁时刻自我要求。 6. 效官已十载:担任官职已有十年。 7. 理剧犹未期:处理公务仍没有预期。 8. 狱听除苛惨,刑章息滞疑:法庭审判要免除苛刻悲惨之事,刑法条例要避免拖延疑虑。 9. 保世业:保住世代的事业。 10. 谅以答明时:大概可以报答清明的时代。 11. 白玉玷:白玉上的瑕疵。 12. 负苍蝇诗:遭受冤枉。 13. 扃锢:囚禁。 14. 谁为辞:向谁诉说。 15. 楚囚:指被囚禁的人。 16. 秦系:指唐朝著名文人皇甫冉,被贬谪在江南地区。 17. 振衣坐:整顿衣服坐下。 18. 故人不在兹:故人不在这里。 19. 流灵自芜漫:灵魂自由奔放。 20. 芳草独葳蕤:只有芳草生长茂盛。 21. 日月行无舍:日月运行不息。 22. 道丧:道德沦丧。 23. 心期:内心的期望。 24. 助思纷何在:思绪纷杂在哪里。 25. 清神:净化心灵。 26. 怅不怡:惆怅不已。 27. 暗成事:暗中做成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信念和宦海浮沉的诗篇。诗人通过讲述个人经历和对公正的坚守,展现了一个忠诚正直的形象。然而,在现实中,他却受到了冤枉和委屈。尽管遭受了挫折,诗人仍然坚定地相信正义,并向往着清白的人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流露出深沉的悲哀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责躬诗》是唐朝诗人崔湜于唐玄宗开元初年(约公元713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反思和自责。 在开元初年,崔湜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的高官,但由于政治斗争,他在朝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在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自己曾经的错误和过失感到愧疚。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由武则天统治向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过渡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然而,这些变化也让崔湜对自己的过往产生了更多的感慨。 在这种背景下,崔湜创作了《责躬诗》,以表达他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能在新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