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别运判刘公侍御十四丈

标题包含
奉别运判刘公侍御十四丈
汉庭诸老尽忠良,何事台头独抗章。 万里还家心似水,三年忧国鬓成霜。 盛时好去金毛鼠,明主应思铁面郎。 圣世工夫须著力,心中一点要明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度正"的相关信息。可能你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你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各位汉朝大臣都是忠诚善良之人,为何只有你在朝堂上坚持正义? 归心似箭,离家万里;忧国忧民,三载白发苍苍。 繁荣昌盛时仍需警惕金毛鼠(指害群之马),英明的君主应该想着铁面无私的大臣。 在这个太平盛世,我们也仍需付出努力,心中的信念要保持光明。
去完善
释义
1. 汉庭:借指朝廷。 2. 诸老: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人。 3. 尽忠良:都是忠诚善良的人。 4. 何事:为什么。 5. 台头:古代官署的办公桌。 6. 抗章:上疏直言。 7. 万里还家:形容离家很远。 8. 心似水:心如止水,心境平和。 9. 三年忧国:为国家担忧了三年。 10. 鬓成霜:头发变白,形容年岁已高。 11. 盛时:繁荣昌盛的时代。 12. 金毛鼠:即黄鼠狼,这里喻指奸佞小人。 13. 明主:英明的君主。 14. 铁面郎:铁面无私的人。 15. 圣世:政治清明的时代。 16. 须著力:需要努力。 17. 明光:光明正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时政的关注。诗的开篇即描绘出朝廷的忠良之士们,他们为国家尽心尽力,但诗人却指出有一个例外——台头独自抗章的刘公。这句将刘公的高尚品质与其孤独处境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的忧虑和无奈。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刘公为了国家利益而远离家乡,忧国忧民使他年纪轻轻就双鬓染霜,充分体现出他忠诚担当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这位挚友的钦佩之情。 诗歌的后两句则以“金毛鼠”和“铁面郎”的形象比喻,赞颂刘公在盛世中依然敢于直言,为百姓谋福祉的品质。这两句进一步强调刘公的刚直不阿与作者的崇敬之情。 最后两句则寄语国家和人民要共同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繁荣富强付出心血和智慧。 整首诗情感真挚,辞藻华美,表达了作者对刘公高尚品质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其关注民生、心系国家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别运判刘公侍御十四丈》这首诗为宋代诗人度正所作。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195年左右。当时宋朝面临金兵南侵的危局,国家政权风雨飘摇,民生疾苦,朝野忧国之心激荡。 度正时年约四十五岁,进士及第后从政数年。他在政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朝廷的腐朽和黑暗,对社会现实深感忧虑。因此他请求辞官回乡,打算远离尘世纷扰,过上清静恬淡的生活。然而在这过程中遇到了被调任到本地的刘公侍御,两人相谈甚欢,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这一时期,由于金兵的不断进攻,南宋朝廷内部权臣当道,对外投降求和,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度正虽然无法直接投身救国大业,但在与刘公侍御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相互激励,成为他们共度时艰的精神支撑。 诗人在此一别之际,将内心深藏的情感寄予诗歌之中,充分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感激、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友情的赞美,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揭示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深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