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应诏嘲司花女

标题包含
应诏嘲司花女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 虞世南出身于名门望族,少年时即以博学著称,与兄长虞世基一同拜师国学大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学习画眉技术还未完全掌握,低垂着肩膀和袖子显得过于笨拙。正因为这份笨拙倒让君王心生怜爱,所以常常拿着花枝跟在君王的车辇旁。
去完善
释义
1. 应诏:指皇帝下诏征召诗人的作品。 2. 虞世南: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人,擅长书法、诗歌等。 3. 鸦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化妆方式,即以黄色颜料涂在额上。 4. 半未成:尚未完成一半。这里指的是学画鸦黄的技艺尚未完全掌握。 5. 垂肩亸袖:形容女子服饰下垂的样子,表示衣服宽松舒适。 6. 太憨生:过分笨拙。这里的“憨”是形容女子的天真、纯朴,带有亲昵的意味。 7. 缘憨却得:因为憨厚反而得到…… 8. 君王: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 9. 长把花枝傍辇行:经常拿着花枝跟在皇帝的御辇旁边。
去完善
赏析
《应诏嘲司花女》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一名女子在宫廷中的形象和举止,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句“学画鸦黄半未成”,描述了这名女子学习化妆的情景,她正在尝试着为自己描画出如乌鸦羽毛般黑色的眼线,但尚未掌握技巧,妆容显得不够完美。这里反映了女子对美的追求和对自身形象的重视。 次句“垂肩亸袖太憨生”,描绘了女子的体态特征,她的肩膀低垂,衣袖随风轻摆,显得有些笨拙而可爱。这种憨态可掬的形象,使她更显纯真质朴,令人怜爱。 第三句“缘憨却得君王惜”,揭示了女子得到君王宠爱的原因。正是因为她的憨态,使得君王对她产生好感,对她的关注和保护也随之而来。这句话揭示了女子命运的转折,以及她受到赏识的原因。 最后一句“长把花枝傍辇行”,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形象。她被君王宠幸后,常常手持鲜花陪伴在君王的车辇旁,这既是对她地位的提升的象征,也反映出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应诏嘲司花女》是唐代著名诗人虞世南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名叫“司花女”的女性在宫廷中的命运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宫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讽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初年,大约公元650年左右。此时,唐朝刚刚建立不久,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许多著名诗人都活跃在这个时期,如杜甫、李白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虞世南是唐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文人,他曾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受到权臣的排挤和打压。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唐朝初年,宫廷生活十分奢靡,许多女性通过选秀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妃子或宫女。这些女性在宫廷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这种背景下,虞世南以“司花女”为切入点,通过对她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宫廷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讽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