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园林中月光徘徊,竹林书院在夜晚悄悄开放。惊起的鸟儿穿越树林远去,花香伴着微风从水面飘来。
去完善
释义
1. 春苑:春天的花园。
2. 月裴回:月光徘徊。裴回,同“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3. 竹堂:竹林中的学堂或讲堂。
4. 侵夜:临近夜晚,即在晚上的时候。侵,逼近。
5. 排林度:穿过树林飞行。排,穿过。
6. 风花:随风飘散的花朵。这里用来形容花落的样子。
7. 隔水:隔着水面。
去完善
赏析
《春夜》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一首描绘春天夜景的五言诗。整首诗以“春”、“夜”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春苑月裴回”,作者以月亮在春苑中的移动为背景,突出了春天的美好。“月裴回”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空中缓缓移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竹堂侵夜开”则描绘了夜晚竹林的景象。这里“侵夜开”意味着夜幕降临后,竹子更加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联“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则进一步刻画了春天的夜景色。其中,“惊鸟排林度”描述了鸟儿在树林中穿行的景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风花隔水来”则通过水面上的花香,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衬托出夜色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是唐代著名诗人虞世南的一首描绘春天夜晚景象的诗歌。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的描述: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初期,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们喜欢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虞世南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春夜》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夜晚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创作这首诗时,虞世南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在朝廷任职,地位显赫,家庭幸福美满。然而,他也曾经历过战乱和政治斗争,这使得他对和平与繁荣有着更为深切的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虞世南通过这首《春夜》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此外,唐代初期的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虞世南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