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萤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时间的流转,我的光亮微小;我这只脆弱的小鸟,翅膀无力。担心没有人认识我,我在黑暗中独自闪耀。
去完善
释义
《咏萤》是初唐时期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萤火虫的形象,表达了个人志向与孤独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的历:明亮,光亮。这里的“的”指明亮的样子,“历”表示历经。
2. 流光:即指流逝的光阴。这里形容萤火虫发出的微光。
3. 小:指萤火虫体型细小。
4. 飘飖:形容飞翔的状态。这里指萤火虫在空中飘荡的样子。
5. 弱翅轻:描述萤火虫翅膀轻盈的特点。
6. 恐畏:害怕。
7. 无人识:指没有人理解或赏识。
8. 独自:独自一人。
9. 暗中明:在黑暗中发光。这里指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咏萤》诗以萤火虫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情感。首句“的历流光小”描述了萤火虫的光亮虽然微弱,但却清晰可见。“飘飖弱翅轻”则刻画了萤火虫柔弱的身体和翅膀,形象地展现了它们在风中摇曳的形态。接下来的两句“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则寓意着诗人担忧自己的才华不被世人所知,就像这萤火虫一样在黑暗中孤独地发光。这首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萤火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使之成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知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萤》是初唐诗人虞世南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6-649年),正值唐朝初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在这个时期,虞世南作为唐太宗的文学侍从,经常陪侍皇帝左右,为国家建言献策。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历过战乱、流亡和失意的岁月。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学,受到了唐太宗的尊重和信任。
在贞观年间,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创作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虞世南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萤火虫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愿景。他希望人们能够像萤火虫一样,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照亮他人前进的道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