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标题包含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亲戚们在三雍闲暇时,我在两居室里禅修。突然听到桂花苑的声音,我步入花台。 敏学以多才多艺著称,高谈阔论让人称赞其辩才。对于这些是非,我并不放在心上,只是略感猜疑。 五行相生相克的智慧在我心中畅通无阻,三番五次的奥妙在我面前敞开。味道如同甘甜的露水,香气如逆风而来。 古朴的台阶上留下方正的石头,清澈的池塘能分辨烧过的灰烬。人们在寻找鹤洲返回,月亮追逐着虎溪的影子。 我希望看到那飞驰的车盖,想象攀登山岳、游览河川的场景。我愿意陪同他们行善乐事,从此远离尘世烦恼。
去完善
释义
【藩戚】1. 指封建时代皇帝的外戚。2. 封建时代称诸侯国。 【三雍】指古代的三雍宫,即辟雍、明堂、灵台。 【禅居】在山林寺庙中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二室隈】指嵩山中的太室山和少室山。 【桂苑】1. 即蟾桂苑,也称丹桂苑,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南郊,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2. 也泛指种满桂树的园林。 【花台】花卉盛开的地方。 【敏学】聪明勤学的人。 【多艺】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辩才】善于言辞、辩论的人。 【是非宁滞著】意指对错之间并不是停滞不变的。 【空有】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幽机】隐微的征兆或道理。 【三蕃】指官吏任三品以上者。 【妙键】指微妙的关键之处。 【甘露洒】意指像甘露一样滋润万物。 【顺风来】顺着风势而来。 【砌古留方石】意指在古老的台阶上留下方正的石块。 【池清辨烧灰】意指通过澄清的池塘水可以辨别燃烧过的灰烬。 【鹤洲】比喻超尘脱俗的境界。 【虎溪】出自禅宗的一个故事,比喻禅宗大师的超凡脱俗。 【飞盖】指行进中的车盖。 【攀游】攀登游览。 【渡杯】饮酒时举杯祝福对方。 【为善乐】乐于行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与友人一同探访天中寺的诗。诗人以叙事的手法,将寺中的风景、人物、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歌的开篇即描述了拜访天中寺的背景,以及诗人在此的悠闲心境。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寺中的一些细节,如花草树木、谈论学问、品茗论道等。其中“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表达了在佛法启示下心灵的敞亮,犹如甘露洒入心田,让人感觉舒适。 诗人巧妙地将寺院景致融入其言,呈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令人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超脱的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公元695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唐高宗李治当政。 在创作这首诗时,苏味道正担任凤阁舍人,这也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的顶峰时期。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实现更高的政治抱负。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佛教文化更是影响深远,许多文人墨客纷纷以佛家哲理为题材进行创作。 此诗正是苏味道在此背景下创作的。在诗中,他以寻复礼上人为线索,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在描述天中寺的美景时,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展现了他在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