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井
玲珑映玉槛,澄澈泻银床。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透明的流水倒映着玉石制成的栏杆,水面如镜般平静地流淌在白银般的石床上。孔雀在水中欢快地嬉戏,它们的影子在水面上跳跃。随着秋天到来,梧桐叶飘落水中,伴随着青蛙散去,春天时桃树盛开,繁花似锦。无论是皇帝的力量还是人们的巧诈心机,都在这宁静的美景中显得微不足道。
去完善
释义
1. 玲珑:形容井口精致小巧。
2. 映:倒映。
3. 玉槛:指用玉石做成的井口护栏。
4. 澄澈:清澈透明。
5. 泻:流淌。
6. 银床:银制的睡床,这里借指井边的水池或石台。
7. 流声:指水流的声音。
8. 集:吸引。
9. 孔雀:比喻繁华景象。
10. 带影:水的波纹映出物体的影子。
11. 羵羊:传说中的神羊,这里指井中倒映的羊形物体。
12. 桐:梧桐树。
13. 落:凋落。
14. 秋蛙:秋天的青蛙。
15. 桃:桃树。
16. 舒:舒展。
17. 春锦芳:春天的锦缎般的花朵。
18. 帝力:皇帝的权力。
19. 终:终究。
20. 何有:有什么影响。
21. 机心:心机、机谋。
22. 庶:希望。
23. 忘:忘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咏井》,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水井的景象和作用。开篇两句“玲珑映玉槛,澄澈泻银床”,形容井口处的精致建筑和清澈的井水,表现出井的美好和珍贵。接下来的“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羵羊”两句,则描绘出水声引来孔雀聚集,倒影中呈现出羵羊的身影,进一步突显水井周围生态的繁茂与和谐。诗的后半部分“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描绘了桐叶飘落、青蛙消失的秋天景象以及桃花盛开、锦绣芬芳的春天景色,借景抒情,传达出水井四季带给人们不同的美好感受。最后两句“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表明水井的存在使人们对皇帝的力量有所领悟,同时也能让人们在汲水过程中暂时忘却机巧之心,体现出诗人对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整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水井赋予生命,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井》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高宗时期(650-683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苏味道因其文才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宰相。然而,他因处事圆滑,被誉为“模棱手”,在政坛上颇有争议。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之一,经济、文化、科技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同时,佛教和道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