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题半峰亭

标题包含
再题半峰亭
何名半峰亭,尧峰路之半。 游客趋层崖,斗上多股战。 宝云构兹轩,接引心不倦。 所冀冠盖来,少休松石畔。 雄视金仙居,巍乎倚云汉。 自此更攀缘,须臾迹彼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峰亭,位于尧峰路的半山腰。 游客们争相攀爬险峻的山崖,艰难前行。 宝云阁这座亭子让人心生向往,吸引着人们不断向上。 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在这松石旁稍作休息。 雄伟壮观的金仙居,犹如天际般壮丽。 从这里继续攀登,很快就能到达山顶。
去完善
释义
1. 尧峰:位于江苏苏州的一座山,为诗中的旅游景点之一。 2. 宝云:在诗中可能指的是神仙居处的意思。 3. 金仙居:可能是指天上有金光闪耀的仙人居所。 4. 雄视:是指雄伟壮观地观望。 5. 须臾:片刻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再题半峰亭》,是诗人蒋堂描写半峰亭的一首诗。开篇作者就向读者揭示了题目的含义:“何名半峰亭,尧峰路之半”,意味着这座亭子位于道路的中途,正处在尧峰的半山腰,故称“半峰亭”。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游客们攀登高峰的过程。在陡峭的山路上,游客们艰难地向上攀登,步步惊心。而宝云寺的僧人则殷勤地建起亭子,为游客提供休憩的场所,让他们在繁忙的旅途中稍作歇息。诗人希望有更多的达官贵人来到这个亭子,能够在这松石之间得到短暂的安宁。 接着,诗人的视角转向了远处的金仙居,那是一座矗立在云端的高塔,巍峨壮观。从这里开始,游客们还要继续攀爬,最后才能到达山顶,到达彼岸。 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既有对半峰亭及周边环境的描绘,也有对登山客艰辛旅程的展现。诗人通过对半峰亭周围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人的美好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题半峰亭》是宋代诗人蒋堂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1279年的宋初时期。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文人墨客们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蒋堂(994年-1069年),字元功,浙江嘉兴人。他年轻时以文才著称,进士及第后曾任国子监主簿、权知开封府等官职。他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受到重用,但也因为性格耿直而受到排挤。晚年的蒋堂辞官回乡,过上了一段隐居生活。 在这一段时间里,蒋堂结交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经常与他们一起游览山水,交流诗文。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再题半峰亭》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蒋堂通过对半峰亭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满足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