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
湖之水兮碧泱泱,环越境兮润吴疆。
蒲蠃所萃兮雁鹜群翔,朝有行舻兮暮有归艎。
茭牧狎至兮渔采相望,溉我田畴兮生我稻粱。
我岁穰熟兮我炼乐康,马侯之功兮其谁敢忘。
莼丝紫兮箭笋黄,取其洁兮荐侯堂。
醆斝具兮箫鼓张,日晻晻兮山苍苍。
侯之来兮云飞扬,隔微波兮潜幽光。
念山可为席兮湖不可荒,惟侯之灵一贫如洗与流比长。
万斯年兮福吾乡,乐吾生兮徜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水荡漾碧波浓,环绕浙江滋润江苏大地。
聚集水鸟共飞翔,早出晚回舟船连。
茭草、牛群交错而生,打鱼捞藻并行劳作。
灌溉田地,收获稻谷。
年景丰收,我为快乐健康而感恩,谁能忘记那些马上的功臣呢?
莼菜紫色鲜艳,竹笋嫩黄鲜美。
选材干净,献给官人。
酒器陈设,吹拉弹唱,阳光暗淡,山水苍茫。
大人莅临,如同云彩飘荡。
隔着湖面传来隐约的光芒。
想那群山可以当坐垫,但湖水不可以荒废。
感谢大人的神威,让这里一片繁荣。
愿这福气永远庇佑我们的乡土,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和自由。
去完善
释义
1. "越境":指古代越国的地域,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2. "吴疆":指古代吴国的地域,这里也泛指江南地区。
3. "蒲蠃":水边生长的植物,这里指水草丰盛的地方。
4. "雁鹜群翔":形容大雁和野鸭在水面上飞翔的场景。
5. "行舻":行驶中的船只。
6. "归艎":返航的船只。
7. "茭牧":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指湖边的水草地带。
8. "渔采相望":形容渔民们相互招呼,共同劳作的场景。
9. "溉我田畴兮生我稻粱":灌溉我的农田,种植稻谷以养活我。
10. "我岁穰熟兮我炼乐康":我每年丰收,生活愉快健康。
11. "马侯":这里指守护这一带水域的神灵。
12. "莼丝紫兮箭笋黄":形容莼菜和竹笋的新鲜美味。
13. "荐侯堂":将美食供奉给神灵。
14. "醆斝具兮箫鼓张":酒宴已经准备好,音乐锣鼓也已奏响。
15. "晻晻":阳光微弱的样子。
16. "山苍苍":形容群山苍翠的美景。
17. "侯之来兮云飞扬":神灵降临,云雾飘荡。
18. "隔微波兮潜幽光":神灵的身影在波光粼粼中若隐若现。
19. "山可为席兮湖不可荒":把山当作坐垫,让湖水永不干涸。
20. "万斯年兮福吾乡":愿年年都有好运气,祝福我们的家乡。
21. "乐吾生兮徜徉":享受美好的生活,无拘无束地漫步。
去完善
赏析
蒋堂的这首《棹歌》,借景抒情,生动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貌。诗中湖水碧波荡漾,滋润着吴越两地的土地,展现出水乡泽国的景象。翠鸟、鸿雁在水边栖息,渔船繁忙,显示出江南鱼米之乡的富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诗中还提到了莼菜和箭笋等美食,以及酒宴歌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棹歌》是宋朝著名文人蒋堂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之间的宋代,也就是所谓的“宋辽金夏”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北宋的建立、靖康之耻、南宋的建立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蒋堂作为一名士人,经历了科举考试、为官从政、教书育人等重要人生阶段。他在江南地区担任过地方官员,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有着深厚的了解和体验。在《棹歌》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诗歌中的渔舟唱晚、春水潺潺等场景,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繁荣的水乡生活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这种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时代特色,为《棹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