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望松花江
开窗乍见水光平,漠漠春阴未肯晴。绝似江南好风景,一川烟雨画中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打开窗户突然看到水面波光粼粼,春天的雾气弥漫,阳光难以穿透。这简直就像江南的美景,一幅山水画中行走在一川烟雨中。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汽车:指当时的火车。
2. 中:在途中。
3. 松花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流经黑龙江、吉林两省。
4. 开窗乍见:打开车窗突然看到。
5. 水光平:指水面平静,波光粼粼。
6. 漠漠:形容旷远迷茫的样子。
7. 春阴:春天的阴沉天气。
8. 未肯晴:不肯放晴。
9. 绝似:非常像。
10.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11. 一川:一条河。这里指松花江。
12. 烟雨:指雾气蒙蒙的细雨。
13. 画中行:像在画中游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坐在汽车上望见松花江的美景。首句“开窗乍见水光平”,通过车窗的视角展现出江水波光粼粼的画面。第二句“漠漠春阴未肯晴”,描述了朦胧的春日景象,衬托出江景的美丽。接下来的两句“绝似江南好风景,一川烟雨画中行”,将眼前的松花江风光与江南水乡相媲美,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卷之中。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美好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汽车中望松花江》这首古诗是张素在民国时期所创作的。当时的中华大地正经历着社会的剧变,中西文化的交融促使了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张素作为一个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于家乡的感情。
在这首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素以“汽车”为视角,描绘了他在行进过程中所见到的松花江景色。这种新颖的观察角度既反映了民国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体现了诗人在旅行中对美好风光的独特感悟。
在人生际遇方面,张素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但他始终保持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从时代背景来看,民国时期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时期,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张素不仅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接触到了西方的现代主义诗歌,这为他创造出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汽车中望松花江》这首古诗是张素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充分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特点,即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的剧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