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弟入城视沈家桥故居
老屋三椽在,崩雷一震余。伤心铁鸟过,荒秽半为墟。吾弟今归视,何人与粪除。劫灰随处有,未得易安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房子的三个屋顶还在,但已被雷电轰击得残破不堪。每当看见飞机飞过,心中总是十分难过,因为周围已是荒凉污秽的一片废墟。我的弟弟现在回来探视,可是还有谁愿意来这里打扫呢?到处都是火灾后的灰烬,我们难以找到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瞻:看;见。
2. 弟:弟弟。
3. 入城:进入城市。
4. 沈家桥:此处应该指代某个地名或具体地点。
5. 老屋三椽在:表示原来的房屋还在。三椽,三间房子。
6. 崩雷:表示突然的震动或者声音。
7. 铁鸟:形容鸟,也可能是暗指飞机。
8. 荒秽:杂草。
9. 墟:废墟。
10. 吾弟:我的弟弟。
11. 归视:回家看看。
12. 何人:谁。
13. 粪除:清理打扫。
14. 劫灰:灾难后的痕迹。
15. 易安居:指生活安稳。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回到故乡故居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老屋三椽”、“崩雷一震”等词汇,形象地描绘出家乡的破败景象。颔联中的“铁鸟过”,暗示着现代化的进程给家乡带来的变化,而“荒秽半为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变化所带来的荒凉感。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弟弟回家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担忧。尾联以“劫灰随处有”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而“未得易安居”则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全诗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瞻弟入城视沈家桥故居》是明朝诗人张素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正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和天灾的影响,许多家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诗人的弟弟也因此失去家园,成为了流民。
在明初的这段时间里,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民生疾苦,百姓生活困苦。而诗人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同情,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弟弟失去家园的悲痛和对时代背景的深深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