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别舍弟
中川人语别,南国夜何其。
江迥风来急,山低月落迟。
缆从前浦远,角在古城吹。
五亩耕锄地,何当手共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分别时听中川方言,南国的夜晚还很漫长。
江水辽阔风儿来得急促,山峰低垂月光慢慢落下。
船缆从前方的水边延伸远去,号角声从古老的城池传来。
五亩耕种的土地,何时能共同打理。
去完善
释义
1. 中川:地名。
2. 别舍弟:与弟弟分别。
3. 人语:人们的话语。
4. 夜何其:夜色多么深沉,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5. 江迥:江河宽阔的远处。
6. 风来急:风来得急促。
7. 山低:山脉较低处。
8. 月落迟:月亮落下的时间较晚。
9. 缆:系船的绳子。
10. 前浦:前面的港湾。
11. 远:远离岸边。
12. 角:古代军队中的号角。
13. 古城:古老的城池。
14. 吹:吹响号角。
15. 五亩:面积较小的田地。
16. 耕锄地:用锄头耕种的田地。
17.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18. 手共治:共同用手去治理,表示一起耕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舍弟在中川告别的场景和情感。首联描绘了告别的地点和时间;颔联通过风和月的变化表现了离别时的气氛;颈联进一步描述了离别的情境,诗人遥望前方,舍弟渐渐远离,而古城中传来的号角声似乎也在为这场别离增添几分悲壮;尾联则借五亩耕锄之地表达了对兄弟共同劳作、共度时光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歌以景物描绘为基础,表达出深沉的亲情和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川别舍弟》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正是金人南下侵扰中原的战乱时期。徐玑,字文渊,浙江温州人,其家族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地位颇高,他在成年后曾任过小官。虽然他的命运因战乱而坎坷,但他始终坚持儒家的道德信念,努力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为抵御金人的侵略,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设立御前诸军,训练民兵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防能力,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这种背景下,徐玑深感国家危机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离别亲人的诗句,以抒发心中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