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门洞
瀑水东南冠,庐山未足论。
飞来长似雨,流处不知源。
洞里龙为宅,溪边石作门。
修行谢康乐,庵有故基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瀑布的水从东南方向而来,庐山也无法与它相比。
它从天而降就像下雨一样,我们看不到它的源头。
山洞里有龙居住,溪流边的石头可以作为入口。
谢灵运曾经在这里修行,现在还有他的故居遗址。
去完善
释义
《题石门洞》:这是一首描绘石门洞自然风光的古诗。
1. 瀑水东南冠:意思是瀑布在东南方向十分著名。东南冠,表示在东南地区很出众。
2. 庐山未足论:即使与庐山相比也不逊色。未足论,意为不值得讨论、不必比较。
3. 飞来长似雨:形容水流如瀑飞泻而下。
4. 流处不知源:水流源头难以寻找。
5. 洞里龙为宅:洞中潜藏着龙居住的传说。
6. 溪边石作门:溪水边的石头作为通道的门。
7. 修行谢康乐:修行时以谢灵运的故事激励自己。谢康乐,指南北朝诗人谢灵运。
8. 庵有故基存:古庵遗址尚存。
去完善
赏析
《题石门洞》这首诗描绘了瀑布、山林和古刹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和神秘。首句“瀑水东南冠,庐山未足论”描述了石门洞瀑布的气势磅礴,可与庐山相媲美。次句“飞来长似雨,流处不知源”用“飞来”和“不知源”的形象比喻,表达了瀑布飞流直下、源头难寻的特点。
三、四句“洞里龙为宅,溪边石作门”则进一步揭示了石门洞的神秘性。其中,“龙为宅”意味着古人相信这里有神龙居住;而“石作门”则暗示进入石门洞需要穿越狭小的通道。
末句“修行谢康乐,庵有故基存”则提到了古代文人谢灵运在石门洞修行的往事。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人隐居修行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石门洞》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徐玑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变故,他的家乡发生了战乱,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当时,南宋政权正面临金国的威胁,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徐玑作为一介文人,无法直接参与战争,但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这种背景下,他来到了石门洞,目睹了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题石门洞》。
在这首诗中,徐玑以石门洞为背景,描绘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用“流水声中两意闲”的诗句,表达了希望在和平年代,人们能够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