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闻笛

标题包含
闻笛
寒鸿初动塞云收,阿滥堆中唤客愁。 记得吴江归棹晚,芦花风外一声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鸿雁刚刚开始活动,边塞的云朵逐渐收敛。在阿滥堆这个地方,我唤起了游子的忧愁。回想起那晚从吴江归来,小船在芦苇荡旁穿行,耳边传来秋天的风声。
去完善
释义
1. 寒鸿:指冬天的鸿雁,这里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意象。 2. 塞云:边塞的云,这里指的是边关地区。 3. 阿滥堆:山名,位于今中国山西省和顺县东北。 4. 吴江:水名,流经中国江苏省苏州一带,这里代指苏州地区。 5. 归棹:归来的小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寒鸿初动塞云收”开篇,描绘了秋天来临时的景象,给人以萧瑟之感。接下来两句,“阿滥堆中唤客愁”,暗示着诗人此刻的心境。在这里,“阿滥堆”可能是指笛子演奏的曲子,也可能是指笛子的声音,总之,这种音乐唤起了诗人的愁绪。 在第三句“记得吴江归棹晚”中,诗人回忆了过去的一次旅行。“吴江”指的是苏州附近的吴江县,这里有很多美丽的湖泊和河流,而“归棹晚”则意味着诗人结束了一天的游玩,乘船回家。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与前面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芦花风外一声秋”,则是诗人对此次旅行的回忆。此时已是秋天,风吹过芦苇,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这就是诗人所听到的“一声秋”。这个场景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回忆,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笛》是东汉时期著名文人张衡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年至114年之间,当时张衡在朝廷担任尚书郎的职务。 在这个时期,汉朝的社会政治状况相对稳定,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危机。例如,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地方势力的崛起等。张衡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政治家,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 另一方面,张衡的个人生活也并不如意。他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深厚,但妻子不幸早逝,使他陷入了悲痛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衡创作了这首《闻笛》诗,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中以笛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既是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也是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哀伤。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担忧。总之,这首诗展现了一个在动荡时代中挣扎求生的文人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