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怨诗

标题包含
怨诗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之远,我劳如何。我闻其声,载坐载起。同心离居,绝我中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盛开茂盛的兰花,种植在中央高台。它的香气四溢,花瓣金黄。尽管生长在幽暗深处,但它的美丽更加出众。所爱之人远离我,让我心中难以忍受的忧虑。一听到她的声音,我便无法平静。我们虽然分隔两地,但思念之情却折磨着我。
去完善
释义
猗猗:形容植物美丽茂盛的样子。 秋兰:指秋兰花。 植:种植。 中阿:山间平地。 馥:香气。 其芳:它的芳香。 黄:黄色花瓣。 葩:花。 厥:代词,指代秋兰。 美:美好。 弥:更加。 嘉:好。 之子:那个人。 之远:远离。 我劳如何:我的忧虑怎么办呢? 载:又,且。 同心:指感情深厚的人。 离居:分居两地。 绝:断绝。 中肠:内心。
去完善
赏析
《怨诗》张衡的这首诗歌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深远的情感。首句“猗猗秋兰,植彼中阿”将美好的女子比喻为秋天的兰花,虽然生长在幽深之处,却散发着馥郁的香气和金黄的花瓣,凸显了女子的美丽与高尚品质。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两人之间的离别和对远方之子的思念,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哀愁。而最后的“同心离居,绝我中肠”则直抒胸臆,倾诉了因为对方的离去,使得原本相知相爱的两颗心相隔天涯,这痛苦让诗人心中郁结,无法释怀。全诗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怨诗》是东汉文学家张衡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年左右,正值东汉和帝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间疾苦重重。诗人以怀才不遇为主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郁闷和对社会的忧虑。 张衡,字平子,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历任郎中、太史令等职。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一帆风顺,屡遭排挤。在与皇帝的一次谈话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时官员的腐败现象,却因此被贬谪至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怨诗》。 在诗中,张衡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他将自己的遭遇与战国时期卫国大夫宁戚的故事相联系,表达了自己虽才华横溢,却因时运不济而难以施展抱负的痛苦心情。同时,他还通过对“鸡鸣狗盗”等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败坏和人性的沦丧。 总之,《怨诗》是在东汉和帝时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背景下,张衡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创作的一首感人至深的古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