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满阶红影月昏黄,玉炉催换香。
碧窗娇困懒梳妆。
粉沾金缕裳。
鸾髻耸,黛眉长。
烛光分两行。
许谁骑鹤上维扬。
温柔和醉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台阶上满是红色的花瓣,月亮在黄昏时分显得朦胧昏暗,玉质的香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绿色的窗户旁,一个娇柔的美人疲倦地不愿意梳妆打扮。她身上粉色的衣裳粘上了金色的丝线。她的发髻高高耸起,黛色的眉毛长长。蜡烛的光亮分成两行,照在她的脸上。她心中许下了愿,谁能骑着仙鹤带她去扬州。那里充满了温柔与美好的景象,如同酒醉后的梦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阮郎归:词牌名,也作“醉桃源”、“碧桃春”。
2. 孙惟信:南宋词人,生平事迹不详。
3. 满阶红影月昏黄:描述了月光下红花铺满台阶的景象。
4. 玉炉催换香:指用玉炉烧香的场景。
5. 碧窗:绿色的窗户,形容环境优雅。
6. 娇困:形容女子的娇柔之态。
7. 粉沾金缕裳:形容女子衣裳上的粉末沾染在金线绣成的衣裳上。
8. 鸾髻耸:形容女子发型高耸。
9. 黛眉长:形容女子的眉毛修长。
10. 烛光分两行:描绘烛光的明亮,照出两行影子。
11. 骑鹤上维扬: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诗,原意指乘鹤飞天,这里寓意美好的愿望。
12. 温柔和醉乡:形容女子的柔美和醉酒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婉转柔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娇羞情态。首句“满阶红影月昏黄”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朦胧、浪漫的氛围,仿佛是月夜下的女子剪影。接下来的两句“玉炉催换香,碧窗娇困懒梳妆”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慵懒形象。她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妆容是否完美,只是随意地让自己的粉色衣裳沾染上金色的花纹。
在描写女子的姿态时,词人运用了一些细腻的描绘:“鸾髻耸,黛眉长”传达出女子优雅的举止和高雅的气质;而“烛光分两行”则暗示着屋内温馨的气氛。最后的两句“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流露出女子内心深处渴望一份真挚感情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阮郎归》是南宋著名词人孙惟信的一首佳作。这首词作于公元1246年左右,当时正值南宋晚期,金朝已经灭亡,元朝开始崛起。在这个时期,政治动荡,民生疾苦,战争频繁,社会矛盾激化。
孙惟信在年轻时曾受到朝廷的重用,担任过工部侍郎等职。然而,随着时局的变迁,他逐渐失去了官职,生活陷入困境。在这段人生低谷期,孙惟信开始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并在词作中表达出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时局的不满。
这首《阮郎归》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困苦和战乱带来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