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
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
初试夹纱半袖。
与花枝、盈盈斗秀。
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
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
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
别后知他安否。
软红街、清明还又。
絮飞春尽,天远书沈,日长人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朵鲜红的盛开的花朵,如宝钗般插在头发上随着东风轻轻摇曳。回想当年也是欣赏牡丹的季节,我们在花丛间一起举杯畅饮。
初次尝试穿着薄薄的夹纱短袖,在花儿面前展示我曼妙的身姿。面对眼前的美景和花朵,我不禁陷入回忆。曾经一起赏花的日子,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题诗于树叶,却难寄托情感,只能回首望向那曲曲折折的小溪。我梦见自己漂浮在小山的屏风之间,但真正的欢乐总是难以寻觅。分离后,我仍然挂念着你是否安好。
清明节那天,漫步在熙熙攘攘的红尘街头,絮状的花瓣随风飘落,春天即将离去。天空高远,书信难寄,我则日渐憔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鞓红:一种红色的花朵。
2. 宝钗压髻:古代女子的发型,用宝钗固定头发。
3. 东风溜:指风吹过的样子。
4. 年时:去年的时候。
5. 夹纱半袖:一种古代服饰。
6. 题叶无凭:没有确凿的证据。
7. 曲沟流水:曲折的溪流。
8. 梦云:比喻美好的愿望。
9. 小山屏:山水画屏风。
10. 软红街:繁华的城市街道。
11. 絮飞春尽:春天的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鞓红”起笔,描绘了词人与牡丹花有关的美好时光。彼时佳人倚栏而立,两鬓插花,香气随风飘散,更显出女子的婀娜多姿。词人在此处的描写宛如一幅精美的画面,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接着,词人以“初试夹纱半袖”一句将读者带入了那个繁华热闹的宴会现场。在这里,词人与女子互诉衷肠,彼此相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美好已不再。如今的词人只能独自对着花儿,追忆那段美好的时光。此时的他,或许正在默默地关注着女子的行踪,却又无法得知她的现状。这种情感上的纠葛,使得词人对眼前的事物失去了兴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是南宋词人孙惟信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89年左右。在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人墨客们开始兴起了一种以描写生活琐事和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的词风。孙惟信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惟信在当时被尊称为“词苑英华”,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题。这首《烛影摇红》就是他在游历江南水乡时,看到美丽的夜景而触发的灵感之作。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孙惟信的个人境遇并不理想。他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因为性格孤傲、不善于迎合权贵,所以仕途坎坷。这使他更倾向于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对外又面临着金国等外患的压力,这使得孙惟信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