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失调名

标题包含
失调名
寿花戴了。 山童问、华庚多少。 待瞒来、又怕旁人笑。 况戒腊、淳熙可考。 大衍之用恰恰好。 学易后、尚一年小。 谢屐唐衣眉山帽。 薰风送下蓬岛。 生巧。 吕翁昨夜锺离早。 又曾参、两个先生道。 又也曾偷桃啖枣。 百屋堆钱都不要。 更不要、衮衣茸纛。 但要酒星花星照。 鹘笑到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庆祝生日时,戴上寿花,满心欢喜。 山里的孩子询问,今天是我的生日吗?又是几岁了呢? 想隐瞒年纪,但又怕别人嘲笑。 况且今年的生日,可以查考淳熙年号。 活了一大把年纪却正好够用。 学习《易经》之后,又尚有一年的青春年少。 戴着唐代的鞋子和帽子,身披吕洞宾那样的衣裳,熏风把我送到了蓬莱仙岛。 平生巧妙绝伦。 吕洞宾与钟离在昨夜相遇。 又一次在两位先生的教诲之下,受教良多。 还曾偷仙桃吃枣子,累积的财富满屋子,却什么都不要。 更不要说穿金戴银,坐享荣华富贵。 只要银河星辰照耀,闻着花香,望眼欲穿。 满心喜悦直到老去的岁月。
去完善
释义
《失调名》:这是一首名为“失调名”的古代诗词。失调名是指原词牌失传或无法考证,或者没有明确词牌的诗词。 1. 寿花:用红花装饰的寿诞用的花束。 2. 华庚:指花朝节,农历二月初二日为花朝节。 3. 戒腊:佛教语,僧尼受具足戒后的年数。这里指年龄。 4. 淳熙:南宋孝宗赵眘的年号(1174-1189)。 5. 大衍:源自《易经·系辞上》中的“大衍之数五十”,这里指长寿。 6. 学易后:即学习《易经》之后。 7. 谢屐唐衣眉山帽:唐代杜甫诗有“谢公靴烂逐风乌”之句,这里借指隐逸生活;唐衣,唐朝的服装;眉山帽,四川眉山的帽子。 8. 薰风:和暖的风。 9. 蓬岛: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10. 生巧:产生奇妙的念头。 11. 吕翁:即吕岩,道教仙人。 12. 锺离:即锺离权,道教仙人。 13. 两个先生道:这里是借用吕翁与锺离的故事,暗含自己的洒脱旷达。 14. 百屋堆钱都不要:形容财富很多却并不在意。 15. 衮衣:古代皇帝或诸侯所穿的礼服。 16. 茸纛:毛毡的旗帜,代指豪华的生活。 17. 酒星:天上掌管酒的星官。 18. 花星:春天时盛开的星星,这里指春天美好的时光。 19. 鹘笑:形容超脱世俗的潇洒自如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失调名》孙惟信的这首词,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理念。在易经中,大衍指通过蓍草进行卜卦的方法。在本词中,作者以具体的情景和意象来传达这一哲理性的主题,展现了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生哲理。 “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多少。待瞒来、又怕旁人笑。况戒腊、淳熙可考。”描述的是一位山中修行者,头戴寿花,已然忘却岁月年轮。然而,童子的一句“年华庚多少”将他从恍惚的境界唤回现实,瞬间引起了他的烦恼与矛盾:隐瞒年龄吧,又怕被人嘲笑;坦然相告吧,却又使戒腊显得空洞无凭。在这里,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揭示了现实中人们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价值的心绪交织。 “大衍之用恰恰好。学易后、尚一年小。谢屐唐衣眉山帽。薰风送下蓬岛。生巧。吕翁昨夜锺离早。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百屋堆钱都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但要酒星花星照。鹘笑到老。”此部分则揭示了“大衍之数”的应用。首先指出研习易学的重要性,进而刻画了一位逍遥自在的山人形象。他着一身唐代衣冠,足蹬谢公木屐,头戴眉山的帽子,一派超凡脱俗的风貌。这样的形象恰好符合了大衍之数的应用——摒弃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恬淡与宁静。这位山人还戏说了自己的经历:曾与吕洞宾、锺离权两位仙人交流过心得,甚至还偷吃了仙桃和枣子。他对于财富和权力嗤之以鼻,只希望享受到酒的醇美和花的馨香。词末以“鹘笑到老”作结,言简意赅地展示出这位山人豁达开朗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失调名》是南宋诗人孙惟信的一首古词。这首古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孙惟信作为一位才子,他的才华横溢,诗名远播。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压。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蒙两强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时期。一方面,南宋朝廷对内腐败严重,对外割地求和;另一方面,民间百姓疾苦,流离失所,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忧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孙惟信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忧思。 在《失调名》中,孙惟信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悲伤。这首古词反映了南宋文人阶层在面临家国之痛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