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柘枝

标题包含
柘枝
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 移步锦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飖。 亚身踏节鸾形转,背面羞人凤影娇。 祗恐相公看未足,便随风雨上青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梧初啼鼓声嘹亮,金钗华服束腰翩翩。 轻盈脚步响靴如幻,锦绣帽儿随风飘摇。 舞姿旋身鸾形宛转,转身回首凤影娇羞。 唯恐相公意犹未尽,即刻化作风云升天阙。
去完善
释义
1. 柘枝:一种源自西域的舞蹈。 2. 花钿:用金箔、翠羽等制作的花饰。 3. 罗衫:丝织品的衣衫。 4. 耸细腰:形容舞者的腰肢纤细。 5. 移步锦靴:指舞者脚步轻盈。 6. 空绰约:形容舞姿优美。 7. 迎风绣帽:指舞者在风中舞动绣有花纹的帽子。 8. 动飘飖:形容舞动的姿态。 9. 亚身:贴近身体。 10. 踏节: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 11. 鸾形转:形容舞姿如同鸾鸟飞舞。 12. 背面羞人凤影娇:指舞者在背面的形象依然美丽动人。 13. 祗恐:恐怕。 14. 相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5. 青霄:高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柘枝舞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柘枝舞的舞者装扮华丽,姿态优美。首先,鼓声响起,舞者的花钿罗衫随着节奏舞动,凸显其细腰之美。接着,舞者在舞台上挪步、转身,动作优雅而富有韵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通过“空绰约”和“动飘飖”两个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舞者的舞姿轻盈缥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外,诗人还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舞者比作凤凰,表现出舞者的美丽与高贵。最后,诗人以“祗恐相公看未足,便随风雨上青霄”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柘枝舞的高度赞美,以及对观赏者内心感受的揣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柘枝》是唐代诗人章孝标的一首描写西域歌舞风情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初期,也就是唐朝晚期。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走向衰落,边疆的动荡导致了许多西域文化的传入。章孝标作为一位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对这种异域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中描绘了柘枝舞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遥远国度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期盼。 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文学和艺术的交融,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异域风情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柘枝》这首诗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既展现了章孝标独特的艺术视角,也反映了唐朝晚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