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赞
阖国人难挽,西携只履归。
只应熊耳月,千古冷光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全国人都难以挽回,我向西走只带着一只鞋子回来。
这只应向熊耳山方向的月亮,千百年后仍旧冷光闪耀。
去完善
释义
1. 阖国人:指全部或大部分国人。此处指禅门诸师。
2. 难挽:难以扭转。这里指无法挽留达摩离去的事实。
3. 西携只履归:达摩从西土而来,圆寂后只剩下一只鞋子留下。
4. 只应:仅仅。表示唯一可能的事情。
5. 熊耳月:指达摩面壁九年,神光立雪断臂求法的故事。熊耳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部。
6. 千古冷光辉:达摩祖师的精神千年流传,给人以冷静的思考与智慧的光芒。
去完善
赏析
《初祖赞》是宋朝著名禅宗大师释绍隆的一首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阖国人难挽,西携只履归”表达了禅宗创立者达摩的离去之情。这里的“阖国人”指代的是全国之人,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达摩离去的悲痛和无奈。而“西携只履归”则表达了达摩离去时只带走了自己的一只鞋子,寓意着他的决心和勇气。
接下来的“只应熊耳月,千古冷光辉”则是诗人对达摩精神的高度赞扬。这里的“熊耳月”指的是达摩在熊耳山修行的典故,而“千古冷光辉”则是对达摩精神的赞美,认为其光芒永照人间。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禅宗创立者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展示了禅宗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祖赞》是唐代诗人释绍隆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赞美了禅宗初祖达摩的禅定智慧和高尚品质。根据历史记载,释绍隆生活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贞观年间,释绍隆身为一名出家人,他对禅宗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当时,禅宗作为一种修行方式,强调内心修养和自我觉悟,与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的风气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背景下,释绍隆写下了这首《初祖赞》,表达了对达摩大师的敬仰之情。
诗中的“石壁传心印,梁尘应梵音”两句,描述了达摩在石壁上留影传法,使梁武帝感动得梁尘飞扬的场景。这些诗句表达了达摩祖师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释绍隆对禅宗信仰的坚定信仰和对初祖达摩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