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永堂
鶑声未改春,叶底一蝉新。
幻境老无梦,醉乡诗有神。
整巾因把镜,懒语怕逢人。
似此衰迟者,劳君料理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莺声依旧在春天里回荡,叶子底下出现一只新的知了。
梦境中再也找不到青春年华的影子,只有醉后的诗句显得生动有趣。
整理衣冠时顺便照照镜子,懒得说话也生怕遇见别人。
我这样一个已经垂垂老矣的人,还要麻烦你频繁地照顾我。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写诗或词。
2. 永堂:可能是指宋代诗人陈永堂,沈说在此借用他的诗歌题目。
3. 莺声:这里是指黄莺鸟的叫声,古人常常用莺声来代表春天的声音。
4. 叶底:树叶下面。
5. 蝉新:春天刚刚鸣叫的蝉。
6. 幻境:指虚幻的世界,这里可能指梦境或者理想中的境界。
7. 醉乡:指饮酒后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创作诗歌时的灵感。
8. 整巾:整理衣冠的意思。
9. 懒语:不愿意说话,表示心情懒散。
10. 衰迟:年老体衰,这里是沈说自嘲的说法。
11. 劳君:辛苦你了,用来表达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12. 料理频:频繁照顾、关照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永堂》是宋代诗人沈说所作,表达了作者在春天里的感慨和期待。诗的开头“鶑声未改春,叶底一蝉新”,以莺声和蝉鸣的景象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同时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接着,“幻境老无梦,醉乡诗有神”两句,诗人感叹自己年岁已高,过去的梦想已经难以实现,但诗歌却能带给自己精神的力量。
接下来,“整巾因把镜,懒语怕逢人”则描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整理好衣冠,却不愿与人交谈,表现出了作者的孤傲与避世。最后,“似此衰迟者,劳君料理频”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晚年生活的无奈和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超脱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永堂》是南宋诗人沈说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相对稳定,但边境地区的战乱仍然频繁。
沈说在这一年间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就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仕途不顺。尽管命运多舛,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继续写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这一时期,南宋文坛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次韵诗。这种诗歌形式的出现,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情感的新途径。沈说受此影响,创作了这首《次韵永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