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赠无咎学士
毗陵城如金斗方,往事历历那能忘。相逢童子佩兰芳,秀发人指谁家郎。未几重见突而长,即今不觉秋蓬苍。戏笑岂复为儿狂,追昔宓子初登堂。辞锋峭拔森刀枪,器识沉远包氐羌。阳秋宁肯露否臧,有子游学先聚粮。相将百里陟岵冈,邂逅一挹坐僧床。大辩倾注如无旁,天马方谓先骞骧。观鱼谁复驻濠隍,瓜期受代垂趋装。当路奏牍交称扬,行将超擢奄云亡。坐令志气不得偿,传家岂诧钱一囊。诸儿经行名州乡,挟书继踵诸父行。旋见天衢飞骕骦,论治直要超周商。术卑效浅笑杜房,况是亨运遭兴王。致君绍祖邦家光,何止追考归焚黄。邃庭朝露明芸香,异书满阁秋气凉。咏歌间成随豆觞,读之如欲凌云翔。暂近大手离未央,□□□□□□望。挈箧来寄深闺霜,宾兴贤能视文章。尊尚周孔麾韩庄,搜奇殆有通夕忙。英游疑动聚星祥,我归复翳环堵墙。世味已能如饮浆,羲皇上人琴一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毗陵城市犹如一个金色的斗状物,那些难以忘记的往事依然清晰如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这位佩兰芳香的孩子,他的头发柔顺且朝气蓬勃,是谁家的少年郎呢?时光荏苒,转眼已多年未见,那个曾经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位成熟稳重的青年。嬉戏谈笑之间早已找不到孩提时的童真,那时的我们仿佛第一次走进课堂的宓子贱。他言辞犀利,如同峭拔的刀枪,深思熟虑而又胸怀广阔。对于历史问题,他总是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看待,为了求学之旅,他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一起走过一百里的山路,一起登上岵冈,邂逅相遇于僧床前。他大辩若讷,挥洒自如,就像奔腾的天马,充满生机和活力。当我们观鱼的时候,他已经超越濠梁,准备好离去的行囊。在任期间,他广受好评,本有机会得到升迁,然而意外却让他离世而去。这实在令人痛惜,因为他有抱负却无法实现,无法名垂青史。但他的孩子们带着书籍继续前行,如同他们的父亲一样名震江湖。他们不仅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还要让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这些孩子们定会像父亲一样,成为国家栋梁,使家族荣光永照。如今岁月匆匆,朝露般短暂,芸香四溢,秋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书阁。闲暇之余,偶尔把酒赋诗,读来让人仿佛翱翔天际。虽然没能完全接近真正的大家,但也不远了。我将这首诗放在一边,让它见证这个家族的未来,希望能有所寄托。我相信这个家族的繁荣昌盛与孩子们的努力密切相关,宾兴礼毕之后,他们将启程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世界对他们来说或许早已不再是苦涩的酒水,而是充满了诗意与音乐的天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余干:指古县名,位于今天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
2. 毗陵:古代地名,位于今天江苏省常州市一带。
3. 金斗方:形容城市繁华景象,借用金子制作的斗来形容城市的繁华。
4. 童子:指年少的人,这里指年轻的朋友。
5. 佩兰芳:意指气质高雅。
6. 秀发人:意为英俊潇洒之人。
7. 秋蓬苍:形容人生短暂的感慨,用秋天的蓬草迅速变黄枯萎来比喻。
8. 戏笑岂复为儿狂:表示不再像少年时那样轻狂嬉戏。
9. 宓子:指春秋时期鲁国人宓不齐,字子贱。
10. 登堂:进入正厅,喻指得到教育培养。
11. 峭拔森刀枪:形容辞锋犀利如刀枪般锐利。
12. 氐羌: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这里用来赞美作者的才情可以包容各个民族。
13. 阳秋宁肯露否臧:意指作者不会轻易评判他人。
14. 有子游学先聚粮:古人出行前先要准备食物,这里借用来表示作者愿意帮助年轻人成长。
15. 陟岵冈:登上山岗,这里表示看望友人。
16. 邂逅一挹坐僧床:指与友人意外相遇,同坐在僧床上交谈。
17. 大辩倾注如无旁:形容友人的口才雄辩,倾诉时旁若无人。
18. 天马方谓先骞骧:意指友人才华横溢,如同天马行空。
19. 观鱼谁复驻濠隍:指不再沉迷于名利之中。
20. 瓜期受代垂趋装:表示即将离开官职,回乡隐居。
21. 当路奏牍交称扬:意指友人为官清廉,受到众人称赞。
22. 超擢奄云亡:指友人突然离世。
23. 坐令志气不得偿:指友人的志向未能完全实现。
24. 传家岂诧钱一囊:意指友人家财并不丰厚。
25. 经行名州乡:指友人的儿子在各州县乡有名望。
26. 挟书继踵诸父行:指友人的儿子继承父亲的学业。
27. 天衢飞骕骦:指友人的儿子在官场上崭露头角。
28. 论治直要超周商:意指友人的儿子治国之道超过古代的圣贤。
29. 术卑效浅笑杜房:意指友人的儿子才能非凡,不屑于效仿普通人。
30. 亨运遭兴王:指友人的儿子生在繁荣昌盛的时代。
31. 致君绍祖邦家光:意指友人的儿子辅佐君主,使国家富强。
32. 邃庭朝露明芸香:指友人的儿子地位显赫,学问渊博。
33. 异书满阁秋气凉:指友人的儿子藏书丰富,知识广博。
34. 咏歌间成随豆觞:指友人的儿子善于写诗作词,与朋友一起饮酒作乐。
35. 暂近大手离未央:指友人的儿子接近了伟大的人物。
36. 挈箧来寄深闺霜:指友人的儿子将诗文送给家中的母亲。
37. 宾兴贤能视文章:指通过文章选拔贤能之士。
38. 周孔:指周公和孔子,这里用来赞扬友人的儿子的德行。
39. 韩庄:指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和庄子,这里用来赞美友人的儿子学识渊博。
40. 羲皇上人琴一张:指友人的儿子过上闲适的生活,弹琴赋诗。
去完善
赏析
《次韵赠无咎学士》余干这首诗歌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现下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昔日与友人的相聚、别离以及重逢,以突显岁月流逝及世事变迁的无奈。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强调了他们在学识和品格方面的成就。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赠无咎学士》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在这个时期,黄庭坚在官场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曾任国史院编修、秘书省校书郎等职。然而,他也因为直言不讳的性格,多次遭到排挤和诽谤。
宋哲宗时期,正值王安石变法之后,新旧党争激烈。黄庭坚身为文人雅士,对政治持中立态度,但他与新党中的苏轼等人交好,因此受到旧党的打压。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黄庭坚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他的孤独与无奈。
此外,黄庭坚在这个时期还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这对他的诗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以及独特的审美观照。因此,《次韵赠无咎学士》这首古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人生际遇,还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思想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