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诗呈同院诸公三首 其二
秋日同文馆,兴贤道与光。
雄奇思汝颍,浮巧笑齐梁。
绿醑倾蛆瓮,青灯拆米囊。
雅谈挥玉麈,未厌漏声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时候在文学学校学习,尊重有才能的人,追求光明的道路。
对于雄伟的事物有雄奇的思考,对于虚浮的事物只是笑话而已。
喝酒时倒入有细孔的酒器中,点起油灯拆开米粒。
优雅地谈论,挥舞着手中的玉柄尘尾扇子,不厌其烦听到那从夜漏传来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余干: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余干县一带。
2. 同文馆:古代文人聚集的场所,此处指文人书院或官署。
3. 兴贤:选拔贤能人才的意思。
4. 道与光:大道光明之意,指追求真理和光明。
5. 汝颍:古代中国河南地区,这里代指中原文化。
6. 齐梁:南朝的两个朝代,这里代指南朝文化。
7. 绿醑:绿色的醇酒,指美酒。
8. 蛆瓮:盛酒的瓦罐。
9. 青灯:光线暗淡的灯光,这里指读书的环境。
10. 米囊:古代的纸名,这里指书籍。
11. 雅谈:高雅的谈论。
12. 玉麈:玉质的麈尾,古人手执以指挥和拂尘的工具,此处象征贵族地位。
13.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声,这里指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与同院诸公唱和赋诗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秋日氛围。开篇两句"秋日同文馆,兴贤道与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紧接着的四句"雄奇思汝颍,浮巧笑齐梁。绿醑倾蛆瓮,青灯拆米囊"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雅谈挥玉麈,未厌漏声长"则以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们畅谈诗词、流连忘返的画面。整首诗以沉稳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相聚情景,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诗词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邓慎思诗呈同院诸公三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余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50年至1063年之间,也就是北宋仁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余干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也曾在朝中任职。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受到贬谪。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墨客得以脱颖而出,政治相对稳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和冲突。比如,新旧党争便在此时愈演愈烈。余干身为文人士大夫,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