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天启戏为禅句之作
一片木柴投向釜,不是知音色如土。
道途谩用运三车,根性终然资一雨。
相逢倘获个中人,涓滴何辞北馿乳。
善才童子天质奇,抛官远遁修行苦。
果向北山曾遇人,便解捐书寻一语。
而今脱却七斤衫,相见山山惟作舞。
秋闱何幸相握手,未厌夜深来叩户。
莫愁客至将何待,困有眠床饥有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束木头扔向大锅,无法成为知己,颜色暗淡如同泥土。
道路上不务正业,车轮滚滚向前,最终只能依赖一滴雨水滋养根部。
如果有机会遇到懂得的人,我愿意贡献所有的知识。
才童子具有非凡的天赋,放弃官场追求苦难的精神之旅。
如果曾经在山中遇见过那个人,便知道应该放下书本去寻找一句话。
如今脱去了世俗的束缚,在山里相见时只有舞蹈相伴。
在秋天的考场上,有幸与你握手,不怕夜深敲你的门。
不要担心客人到访时该如何招待,我们有床可以休息,有食物可以充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余干: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
2. 釜: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3. 运三车:指装载物品的车辆行驶在路上。
4. 根性:佛教术语,指众生由于无明烦恼所产生的一切善恶业力。
5. 北馿乳:古代的一种美酒。
6. 善才童子:佛教传说中的一位神童。
7. 北山:指庐山。
8. 七斤衫:古代读书人穿的黑色士人服装。
9. 秋闱:科举时代称乡试。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友情的珍视。“一片木柴投向釜,不是知音色如土”,诗人以投木取火的方式,暗示了真正的知音难觅,就像投进釜里的木柴,如果没有遇到知音,就会变得像泥土一样平凡无奇。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道途谩用运三车,根性终然资一雨”,意思是说,人生的道路漫长,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源于一次机遇或一个转折点。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相逢倘获个中人,涓滴何辞北馿乳”,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逢,一起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一个画面:“善才童子天质奇,抛官远遁修行苦。”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而今脱却七斤衫,相见山山惟作舞”结尾,意味着诗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烦恼,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天启戏为禅句之作》是南宋诗人余干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80年至1220年之间,即南宋中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阶段。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抗金救亡的事业,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此同时,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诗人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时,也试图从禅宗思想中汲取智慧,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意义。因此,《次韵天启戏为禅句之作》这首诗歌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下诞生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