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
烟霞曾是踏诸峰,翻作清歌笑玉钟。
几代孙经桃坞隔,千年坛忆华山逢。
美才方赴鸣驺召,逸兴何由税驾从。
我亦江乡成阻阔,西风归意浩然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漫步于烟雾弥漫的山峰之上,如今笑声充盈着如玉般的钟声。
桃树下的几代后人分隔千里,千年的古坛仿佛仍在华山上相逢。
有才能的人正赶赴朝廷的征召,豪放不羁的情志如何能受到束缚。
我也无法回到遥远的故乡,满怀浓烈的归乡之情在西风中愈发强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邓慎思:人名,与作者同为语文老师,是同事或朋友关系。
2. 余干:地名,可能是作者的故乡。
3. 烟霞:指云雾缭绕的美景。
4. 诸峰:众多的山峰。
5. 翻作:转为,变为。
6. 清歌:优美的歌声。
7. 笑玉钟:形容笑声如同钟声般清脆。
8. 几代孙:表示时间的推移,意思是过了很多年。
9. 桃坞:桃树繁茂的地方,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
10. 千年坛:历史悠久的地方。
11. 华山:中国的五岳之一,这里借指高山。
12. 鸣驺:古代显贵出行时驱马的响铃,这里借指受皇帝赏识的贤能之士。
13. 逸兴:超脱尘世的兴致。
14. 税驾:停车解马,比喻休息或者结束旅程。
15. 江乡:水乡,这里指家乡。
16. 阻阔:阻隔,遥远。
17. 西风:秋风,带有思乡的情感色彩。
18. 归意:回家的念头。
19. 浩然:豪迈,激昂。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回忆往昔游历山水时的美好时光,抒发了诗人怀念故乡的情感。开篇两句“烟霞曾是踏诸峰,翻作清歌笑玉钟”描述了作者曾经踏遍青山,欣赏美景的经历。接下来的四句“几代孙经桃坞隔,千年坛忆华山逢。美才方赴鸣驺召,逸兴何由税驾从”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游历各地的美好瞬间。最后两句“我亦江乡成阻阔,西风归意浩然浓”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到家乡而产生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邓慎思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是宋代诗人余干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9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余干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曾任太常博士、著作郎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被贬为南康军知事。尽管宦途不顺,但他依然保持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时代背景下,当时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官员的任免和调动非常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下,余干一方面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又对家乡的山川景物念念不忘。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