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三首 其三
帘幕深常闭,门庭閴未开。
愁将河女隔,喜见月娥来。
骚客吟冰柱,仙官醉玉杯。
蹇修那可得,笑齿竟谁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教室常常静悄悄,不对外敞开大门。
我忧愁的是有阻碍的交谈,开心的却是见到皎洁的月光。
我想到了有人正在吟唱寒冷的诗句,我知道也有天神在饮酒庆祝。
我究竟能否遇上我所寻找的人呢?我不知道究竟是谁能够用他们的笑容感染别人。
去完善
释义
【余干】余干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帘幕深常闭,门庭閴未开”开篇,描绘出一副静谧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静与孤独。而“愁将河女隔,喜见月娥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既有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欣喜。
接下来的“骚客吟冰柱,仙官醉玉杯”一句,既是对古代文人墨客的赞美,也是对自身情怀的表达。诗人将自己比作古代的骚客,抒发内心的感慨。而“仙官醉玉杯”则暗示了诗人向往的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蹇修那可得,笑齿竟谁媒”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蹇修”出自《楚辞·离骚》,指古时的媒人,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得到真正的知己,但又深感世事难料的心情。这种复杂的心情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三首 其三》余干这首诗是在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所创作的。当时诗人余干正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因此有了这样一首寄寓个人感慨的诗歌。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虽然已经逐渐完善,但在选拔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文人墨客来说,通过科举跻身仕途一直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然而竞争十分激烈,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子都难以脱颖而出。余干在当时便处于这样的境地,这也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心境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