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经夫差庙

标题包含
经夫差庙
姑苏城畔千年木,刻作夫差庙里神。 冠盖寂寥尘满室,不知箫鼓乐何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苏州古城边,有千年的古木,它们被雕刻成夫差庙里的神像。庙宇中冠冕堂辈稀少,灰尘铺满了房间,不知道那些悠扬的箫声和鼓声是为了取悦谁而奏起。
去完善
释义
1. 姑苏:地名,即今天的苏州。 2.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他励精图治,击败越国,创造了短暂的辉煌。 3. 冠盖:指代官员。 4. 箫鼓:指代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千年木”开篇,旨在传达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里的“千年木”很可能指的是庙里的古木,象征着夫差庙的悠久历史。第二句,诗人描绘了庙中的夫差像,暗示着人们对这位古代君主的敬仰和怀念。第三句中,“冠盖寂寥尘满室”,作者用寂寥一词表达了庙宇内的荒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庙宇的历史积淀。最后一句,“不知箫鼓乐何人”,则表达了一种疑惑与思考:在千年后的今天,还有谁在倾听、欣赏这些古老的音乐呢?这首诗通过对夫差庙周围环境的描述和对历史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消逝的伟大事业的感慨,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54年左右的唐朝天宝年间,诗人陈羽来到了越国故都,途经位于浙江绍兴的夫差庙,创作了这首《经夫差庙》。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日益衰微,边境战事频发。作为皇帝的李隆基沉湎于享乐,信任奸臣杨国忠和权臣安禄山,导致朝政腐化。同年,大唐边疆防线逐渐崩溃,后陷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诗人陈羽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亲眼见证了民间疾苦,感怀世事沧桑。他曾多次出仕,因不愿趋附权贵而被排挤。在与世无争的同时,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表达孤独、忧伤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志的诗篇。 《经夫差庙》一诗,正是陈羽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对吴越历史的沉思,表现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