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宿妙喜寺赠远公一首
空学西天客,冥然生意长。
夏高云纳愁近坛凉。
月半生空处,孤灯宿上方。
欲离夕字想,何法御心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洞学习来自西方的知识,心中却毫无所得。夏季的白云仿佛也带着忧愁,靠近凉台。月亮在半空中照耀着空虚的地方,一盏孤灯闪烁在高高的楼阁之上。想要离开夜晚的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心中的念头呢?
去完善
释义
1. 西天:指西方极乐世界或佛教源流之地。
2. 生:生存、生活。
3. 夏高云纳愁:夏天的高云承载着我的忧愁。
4. 纳愁:承受忧愁。
5. 近坛凉:靠近法坛感到凉爽。
6. 月生:月亮升起。
7. 空处:指天空中。
8. 上方:佛寺中的僧舍。
9. 欲离:想要离开。
10. 夕字想:字面意思为“夕阳下写字的想象”,这里可能是比喻自己的思绪纷飞。
11. 何法:用什么方法。
12. 御心王:驾驭自己的心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妙喜寺住宿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执着追求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空学西天客”中的“空学”是佛学用语,意为放下世俗杂念,一心向佛;“西天客”是指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句诗传达了诗人作为佛学修行者的身份认同。
次句“冥然生意长”中,“冥然”表示深远的意境,“生意”寓意生命力和生机。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静与生命的旺盛,表现出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夏高云纳愁近坛凉”描述了夏季的高空中,云朵仿佛承载着忧愁,而寺庙里的讲坛却给人带来清凉。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世间烦恼的洞悉,以及从佛法中获得解脱的愿望。
第四句“月半生空处,孤灯宿上方”中的“生空处”源自佛教术语,指众生从烦恼中超脱出来的境地;“宿上方”则是比喻修行者在殿堂里住宿。这两句诗形象地勾勒出诗人月下禅修的场景,体现了他在修行道路上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最后两句“欲离夕字想,何法御心王”是诗人对自己的灵魂拷问。“夕字想”表示世俗的念想,“何法御心王”则是在寻求抵御心中欲望的方法。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摆脱世俗束缚、净化心灵的渴望,彰显了他对佛学修行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五言诗《五言宿妙喜寺赠远公一首》。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一时期是唐朝中期的转折时期,政治较为动荡,但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陈羽(生卒年不详),字参鲁,广汉人。他曾在朝为官,但因性格耿直而受到排挤,最后被贬至岭外。在这段时期,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包括远公。远公是一位在妙喜寺修行的僧人,他与陈羽有着深厚的友谊。
在这首诗中,陈羽描绘了自己与远公在妙喜寺共度一夜的情景。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远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厌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