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栎阳山谿
众草穿沙芳色齐,蹋莎行草过春谿。
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儿们在沙地里生长得同样繁茂,共同渲染出一片芬芳的色彩;踏过这些草地,穿过春天的溪流。悠悠白云在前面引路,引领我上山;当我登上山顶时,那片白云却又在脚下显得很低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栎阳:古县名,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区。这里可能是诗人经过的地方,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2. 山谿:山间的小溪,这里指代诗人行走在山间的情景。
3. 穿沙:穿过沙滩或沙漠的意思。
4. 芳色齐:各种花草的色彩都显得鲜艳美丽。
5. 蹋莎:踩踏在莎草上的意思。莎,指莎草,一种草本植物。
6. 行草:行走在小草之间。
7. 闲云:悠闲的云朵。
8. 相引:相互引导、引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景色。首句“众草穿沙芳色齐”,以“穿沙”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芳色齐”则突显了草地的葱郁与生机。接下来“蹋莎行草过春谿”,诗人以轻快的步伐穿越草地,表达了悠闲自得的心境。
接着,“闲云相引上山去”,描述了诗人被山上缭绕的白云吸引,产生了继续攀登的兴趣。最后一句“人到山头云却低”,则是描写当诗人登上山顶时,原本在头顶的白云已到了脚下,给人一种豁然开朗、飘然若仙的感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栎阳山谿》是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栎阳山谿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作的创作时间是唐朝贞观年间(626-64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对于陈羽来说,这一时期却是他人生中的一段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以此来抚慰自己失落的心灵。
在陈羽生活的时代,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文学创作非常活跃。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陈羽的这首《过栎阳山谿》正是受到了这种社会风气和文学氛围的影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