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送友人使西蕃
驿使向天西,巡羌复入氐。玉关晴有雪,砂碛雨无泥。
落泪军中笛,惊眠塞上鸡。逢春乡思苦,万里草萋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信使穿越苍天向西行,巡视边疆又进入氐族地。
嘉峪关晴天飘雪,沙漠雨后却不沾泥泞。
军中响起幽怨的笛声催人泪下,边塞的鸡鸣声令人惊醒。
春天的到来加重了乡愁之苦,万里之外的故乡草长莺飞。
去完善
释义
1. 驿使:古代官府传递公文的人,这里指代使者。
2. 天西:天边的西边,这里指的是西域。
3. 巡羌:巡察羌族地区。
4. 氐:古代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
5. 玉关:汉代设置的边关要塞,这里泛指西北边疆。
6. 砂碛:沙漠地带。
7. 无泥:雨水无法渗透到沙地形成的泥沼。
8. 军中笛:军旅中的笛声。
9. 塞上鸡:在边境地区的鸡鸣。
10. 乡思:思念故乡之情。
11.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晚景下的送别场景,以及诗人在此情景下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担忧。诗人通过详细描述驿使所经过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展现了一幅充满战争与边塞气氛的画面。诗人也通过对军中笛声的描绘以及对塞上鸡群的想象,生动地传达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及士兵们的心声。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对于春日里思念故乡的痛苦情绪以及对远方朋友安危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抒发了诗人在边塞生活及战争中感受到的孤独、思念之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冬晚送友人使西蕃》,是唐代诗人陈羽的一首五言诗。诗中的“西蕃”指的是唐朝时期我国西域的少数民族政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唐朝的中晚期,即公元8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边境地区的安全局势也日趋紧张。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唐朝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友好往来。诗人陈羽的朋友就是在这个时候被选派出使西域,担负着对外交流的重要使命。
陈羽作为一名有远见的诗人,深知国家安危与民族和睦的重要性。他在这首诗中以寒冬时节送别友人作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希望两国关系能够长久友好的愿景。诗中描述了冬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以及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的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