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荆溪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雪已过,天气放晴,芦叶显得阴暗;河面波涛汹涌,白鹤啼鸣如嘶吼。
孤独的船只整夜在流水之中歇息,眼看着山头的月亮渐渐落到溪流之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12月7日或8日。
2. 荆溪:水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南。
3. 长波:指江水。
4. 乍:突然。
5. 鹤声嘶:鹤鸣声尖锐。
6. 孤舟:孤独的船只。
7. 月落溪:月亮落到溪水下面。
去完善
赏析
首句“小雪已晴芦叶暗”描绘了小雪过后放晴的天空下,芦叶变得暗淡无光。这一景象不仅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还通过对比突显出小雪带来的变化。
次句“长波乍急鹤声嘶”则通过描述江面上波涛汹涌的情景和远处的鹤鸣,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这样的夜晚。借景抒情,表现出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未来未知的惶恐。
接下来的“孤舟一夜宿流水”则是诗人以孤舟来暗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命运,流露出强烈的孤独感。
而最后一句“眼看山头月落溪”则把视角拉回天空,看到月亮从山头上落下,照亮溪水。这最后一笔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在漫漫黑夜里寻找希望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泊荆溪》是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即唐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繁荣稳定,诗歌文化发展迅速,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在这一时期活跃于文坛。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羽正身处荆溪(今福建闽江)畔,夜晚乘舟停泊在此地。他或许是在旅途中偶然路过此地,又或许是在此地逗留一段时间。当时的陈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文学成就,但并未像李白、杜甫那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尽管如此,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并未减退。
在这个时代,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人们崇尚文学和艺术。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许多文人墨客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羽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到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