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标题包含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禁城中,重重的大门紧闭,月光逐渐照亮了南宫。夜色中的槐花上露水滴落,天空中云散星现。清风吹过,三殿内的刻漏声传入耳际,王公贵族们的欢歌笑语传遍四方。此时离家在外的我倍感思念之苦,在寂静的夜晚和昏黄的灯光下,心中的惆怅难以言说。
去完善
释义
1. 九重:指天宫,这里代指皇宫。 2. 南宫:古代皇宫中的一种建筑形式,用于居住或举行大典。 3. 紫陌:指京城中的道路。 4. 刻漏:古代的计时工具,用于测量时间的流逝。 5. 三殿:古代皇宫中的三大宫殿,这里可能指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6. 甲第:古代官宦贵族的宅第,这里代指权贵之家。 7. 五侯:封建时代对显贵家族的称谓,这里代指权贵阶层。 8. 楚客:指旅居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中,“九重门锁”表达出作者身处皇城中的严肃与庄重感,同时暗示其地位低下;而“禁城秋”则是描述秋天的来临,使得这座原本庄重的城市显得更为静谧和萧瑟。接下来的“月过南宫渐映楼”则通过月亮的映照,表现出的似乎不是一份宁静,而是带有压抑感的冷漠。 颔联“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中,“紫陌夜深槐露滴”表达出夜晚降临,街道边的槐花上凝结着露水,显得更加安静宁谧;而“碧空云尽火星流”则是描述天空中星辰闪烁,繁星点点如流星划过夜空。两句话既描绘了诗人所见的秋夜景色,也透露出一种诗人的孤独感。 颈联“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中,“风清刻漏传三殿”描述的是皇宫之中,清风吹过,时间的流逝显得如此清晰,诗人以此暗喻自己年华已逝,功名未成;而后半句“甲第歌钟乐五侯”则用歌声、钟鸣之声衬托出权贵们的生活的繁华与喧嚣,进而反衬出自己的处境之落寞。 尾联“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中,“楚客病来乡思苦”表达了诗人在患病之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难掩内心之苦痛;而“寂寥灯下不胜愁”则是诗人独自一人在孤寂的夜晚,无法承受内心忧愁的困扰。通过此联,诗人将内心的无奈与哀伤抒发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长安卧病秋夜言怀》,作者是唐代诗人陈羽。它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730年至741年之间。这是陈羽在长安生活期间创作的诗歌之一,反映了他在京城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 在这一时期,陈羽的生活并不平静。他因才学出众而被选为翰林待诏,但并未得到皇帝的重视,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使他感到失落和无奈。同时,他还受到其他权贵的排挤,使得他的处境更加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长安卧病秋夜言怀》,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正值盛世与衰败的交替阶段。虽然唐玄宗在位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家繁荣昌盛,但在后期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这种矛盾在长安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表现得尤为明显。陈羽作为一名文人,对时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在诗中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和历史变迁的趋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