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德舆归穿石洞山居
乌巾年少归何处,一片彩霞仙洞中。
惆怅别时花似雪,行人不肯醉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黑头巾的少年如今去了哪里,一片五彩斑斓的晚霞映照在神仙居住的洞府之中。离别时的惆怅如同花朵般绚烂,行路之人都不愿沉溺在这醉人的春风里。
去完善
释义
乌巾:指黑头巾。古代多为隐者或道士所戴,此处用以描绘李德舆的形象。
年少:年轻的人。这里指李德舆。
仙洞:传说中的神仙洞府。这里指穿石洞山。
惆怅:形容人的伤感、失落的心情。
花似雪:形容花朵如雪一样洁白。
行人:出行的人。这里指即将离开的李德舆。
春风:春天吹拂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去完善
赏析
赏析:首句“乌巾年少归何处”以乌巾形容李德舆年轻有为的形象,同时提问“归何处”表现出作者对其归宿的关切。第二句“一片彩霞仙洞中”巧妙地将穿石洞山比喻为仙境,传递出浓厚的神秘感与仙气。第三句“惆怅别时花似雪”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时的伤感之情,将离别的氛围比作落英缤纷的景象。最后一句“行人不肯醉春风”意味着尽管李德舆即将踏上归途,但他心中仍怀揣理想,不会在暂时的离别和美景中沉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李德舆归穿石洞山居》是唐代诗人陈羽所作。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即唐朝的中晚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
陈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对这首诗的意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据史书记载,陈羽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来因战乱辞官回乡。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沉浮起落,这可能使他更加向往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
在这首诗中,陈羽以送别友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用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穿石洞山的美景,以及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李德舆的深情厚谊,祝愿他在山中过上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