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园即事

标题包含
春园即事
水隔群物远,夜深风起频。霜中千树橘,月下五湖人。 听鹤忽忘寝,见山如得邻。明年还到此,共看洞庭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水把万物隔离得很遥远,夜已深了还常常刮起风。在霜降时分千棵橘树上结满果实,月亮照耀下五湖清晰可见。 聆听仙鹤鸣叫时忘记就寝,眼见青山犹如找到邻居般亲切。明年的这个时候还会来到这里,共同欣赏洞庭湖的春光。
去完善
释义
1. 水隔群物远:"水"指的是湖泊或者河流,将各种生物隔离开来。 2. 夜深风起频:夜深时分,风不断刮起。 3. 霜中千树橘:橘子树在寒冷的霜冻之中生长。 4. 月下五湖人:月光映照在五湖水面之上。 5. 听鹤忽忘寝:听到鹤的叫声,忘记了睡觉。 6. 见山如得邻:见到山仿佛找到了邻居。 7. 明年还到此:明年的这个时候还会来到这里。 8. 共看洞庭春:共同欣赏洞庭湖的春天景色。
去完善
赏析
《春园即事》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先,诗人通过“水隔群物远”表达了空间的隔离感,突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孤独与宁静。同时,诗人又通过“夜深风起频”展示了他对于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关注。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诗人通过“霜中千树橘,月下五湖人”两句具体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天,但仍有满树的橘子挂满枝头,月光下五湖之人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季节的更替,又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听鹤忽忘寝,见山如得邻”展示了他的闲适生活。听着鹤鸣,感受着大自然的声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看到远处的高山,如同找到了邻居一般亲切。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之情,以及他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明年还到此,共看洞庭春”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明年还能来到这个地方,一起欣赏洞庭湖的春天。这句话既是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使整首诗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园即事》是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即唐朝中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陈羽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性格耿直,不愿迎合权贵,最终被贬谪。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首《春园即事》中,陈羽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的感慨。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的感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