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君祠

标题包含
湘君祠
二妃怨处云沈沈,二妃哭处湘水深。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位妃子哀怨的地方云彩也变得深沉,两位妃子哭泣的地方湘江水变得深厚。商人在庙前祭祀时洒落的酒水滋润了草地,风吹过稀疏的斑竹林带来了一丝萧瑟的氛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君祠:湘水边的神祠,祭祀湘水的神灵——湘君。 2. 二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她们因舜南巡而寻至湘江流域,悲痛过度而死去,化为湘水之神。 3. 云沈沈:形容云雾浓重的景象。 4. 湘水:湖南省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 5. 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6. 酒滴:比喻商人在庙前饮酒祷告的行为。 7. 庙前草:湘君祠前的草地。 8. 萧索:萧条冷落的样子。 9. 斑竹林:长有斑竹的竹林。斑竹是一种具有纹理变化的竹子,相传其斑点是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哭泣时泪痕所化。
去完善
赏析
《湘君祠》是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一首描绘湘君祠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古朴而神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二妃怨处云沈沈”中,“二妃”指的是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她们因舜的离世而悲痛欲绝,化为湘水之神。这里用“怨处”表现了两妃悲伤的氛围,并借“云沈沈”将这种情感具体化,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浓重的乌云压顶的景象。 紧接着“二妃哭处湘水深”,这句以“哭处”呼应“怨处”,进一步强调了湘水神灵所具有的哀怨气质。“湘水深”这一描述既是对两妃哭泣之地的形象描绘,同时也寓含着生命的悲欢离合和人世的无常之感。 在第三句“商人酒滴庙前草”中,作者将镜头拉回现实世界,以商人的酒水洒在庙前的草地作为对照,表达出时光流转、世事沧桑的感慨。此处“商人”的出现,使整首诗在悲凉的氛围中透出了一丝人间烟火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一句“萧索风生斑竹林”中,“萧索风”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与斑竹林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首诗的最后以斑竹林的形象收尾,暗含了人们对历史的怀想和传承。 总之,《湘君祠》以其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象,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历史与神话氛围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君祠》是唐朝诗人陈羽的一首描绘湘水女神的美丽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正是唐朝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 陈羽(约753—约804),唐朝著名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热爱文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应试不第,未能在官场崭露头角。这使得他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才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夕,虽然表面上看国家富强,但实际上社会矛盾已经日益尖锐。陈羽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十分关注,因此在诗作中时常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