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舞花山大师遗居

标题包含
题舞花山大师遗居
西过流沙归路长,一生遗迹在东方。 空堂寂寞闭灯影,风动四山松柏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过沙漠向西归去,一生的痕迹留在东方。 空空的房子寂静无声,只留下灯光和风吹过的山间的松柏香。
去完善
释义
1. 西过流沙:“流沙”指的是西域的沙漠地带。诗人用这个词语象征远离故乡的地方。 2. 东方:这里是指中国本土,相对于“西过流沙”的异域之地,意味着回到了故土。 3. 空堂:指没有人的房间或厅堂。诗人用这个词来描述遗居的现状。 4. 灯影:指灯光映照出的影子。在这里,诗人通过描述空荡的房屋中孤独的灯光,表现出故居的寂寥之感。 5. 四山:指四周的山脉。 6. 松柏香:松柏树散发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羽寻访舞花山大师遗居的情景。首句“西过流沙归路长”,表达了诗人为了寻找大师的遗迹,跋山涉水、历经艰辛的心情。第二句“一生遗迹在东方”,点明了诗人在东方找到了大师的遗居,流露出一种终于找到的欣慰。接下来的两句“空堂寂寞闭灯影,风动四山松柏香”,生动地描绘了遗居周围的景象:空旷的厅堂显得孤寂冷清,昏暗的灯光映照着四周;夜风吹动着山间的松柏,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两句不仅表现了遗居的荒芜与凄凉,也暗示了舞花山大师生前的超脱与宁静。整首诗以抒情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之情和对往事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题舞花山大师遗居》出自唐代诗人陈羽之手。此诗创作于公元758年左右,具体时期无法确定。此时唐朝正处在安史之乱(755-763年)期间,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羽作为一位文人骚客,曾受到过战争的波及和生活的磨难。他曾北上中原,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一时期的他,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不幸。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哀愁、忧虑之情。 这首诗是陈羽在游览舞花山大师的故居时所创作的。舞花山位于四川境内,是一处佛教胜地。这位大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离世使得这处佛门净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陈羽在游览其故居时,被这种神秘的宗教气氛所吸引,遂写下了这首赞美佛法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