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秋夜喜周士闲见过
青山高处上不易,白云深处行亦难。
留君不宿对秋月,莫厌山空泉石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景秀丽的青山之上攀登并不容易,而在神秘的白云深处行走也充满挑战。请原谅我不能在这里陪伴你过夜,与你在皎洁的月光下畅谈;请不要厌烦山中泉水和岩石所带来的清冷之感。
去完善
释义
1. 青山高处:指山的最高处。这里用“青山高处”象征高度。
2. 不易:不容易到达的地方。这里指山峰高峻,攀登困难。
3. 白云深处:指山中云雾缭绕之地。这里是诗人寄情山水、描绘景色之处。
4. 行亦难:行走也很艰难。这里与“青山高处上不易”对应,描述山中行走的难度。
5. 留君:挽留客人。这里是诗人邀请朋友周士闲留下共度秋夜。
6. 不宿:不住下。这里是诗人表达希望周士闲能与他共度山中秋夜的愿望。
7. 对秋月:对着明亮的月光。这里表达对美好夜晚的喜爱之情。
8. 莫厌:不要厌恶。这里是诗人担心周士闲因山中秋夜的寒冷环境而离去。
9. 山空泉石寒:指山中空旷且泉水和石头都带着寒意。这里是描绘山中秋夜的寒冷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情景。首句“青山高处上不易”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曲折和困境。次句“白云深处行亦难”则进一步强调了在隐逸生活中所面临的艰难。接下来的两句“留君不宿对秋月,莫厌山空泉石寒”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挽留之情,表达了愿与其共享山中清冷生活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气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困境的坦然面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山中秋夜喜周士闲见过》,是唐代诗人陈羽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全文如下:
林间客散后,野外月圆时。
今夕复何夕,见君于此时。
共怜江上水,同到海西陲。
小艇风波急,应须好住持。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期,即公元75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大唐王朝已经进入安史之乱(755年-763年)的前几年,社会经济和文化相对繁荣,但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不稳定因素。
在诗人陈羽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成功。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题材为主,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他可能正隐居在山中,过着宁静而简朴的生活。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和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山间结庐而居,与好友们畅谈人生、抒发胸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羽写下了这首《山中秋夜喜周士闲见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